五月的日子,慢慢回归了忙碌,几件任务并行是常有的事情。随着事情开展的逐渐深入,与合作伙伴的关系也有些微妙的变化。细细思量,其实也是不同人的成长阶段,当苛责对方稚嫩的时候,想想自己当初新来时比对方也好不了多少,只不过增加了几年的油腻,对规则多了解一些而已。
A入职不到2年,从大学到职场,虽然只是身份的转变,可世界是不同的。进入职场,要学会对工作负责、对客户负责,只有这样才能是对自己负责。A的基础是不错的,但是有几个问题,会让人在合作中不舒服。
一是把情绪挂在脸上。当有新任务时,会下意识的皱眉、不耐烦,有种全身的抗拒感。虽然勉强接受任务,但总感觉不情不愿,自己接受的不痛快,安排的人其实也别扭。职场不是容纳不了个性,但却是需要用实力来证明的。另一个小伙伴,性格直接,说话做事会按自己的性子来,但是在关键任务、关键场合,能够撑得起来,提出有价值的观点。故而大伙有不满的情绪,也多少忍让,毕竟还是靠成果说话。A则还没有到那个段位,却已经有了架子,虽然大家不会直说,但圈子就这么大,几斤几两大家都有一本账。
二是不积极回应。常常安排的工作,没有反馈,过了几天没有动静,一问则解释说手头上别的事很多。到了DDL,也是匆忙应付。这就像一锤子买卖,能力大小不说,态度问题是长期发展的关键。
三是畏难情绪重。与大学不同,工作后很多任务是由不得自己选择的,除非主动布局,如果被动等待,就要做好啃硬骨头的准备。在工作中,A会选择等待,很少主动询问,遇到困难就不愿往前走。其实很多时候,再难的问题,只要深入专注进去,总能打开窗口。哪怕最终仍是失败,但探索的过程也是会有收获的。如果一味的等着被安排,不主动提出观点建议,日子久了别人也不愿意合作了。
另一个小伙伴B,在外单位工作过几年。与A同时入职,但明显发现差别很大,很多时候还不能等你安排,就提前准备好,一点就透。其实两个人都很聪明,但是在合作的过程中反差明显。对比来看,有这么几点不同:
一是对工作的珍惜和担当。B经历过换单位的艰辛,懂得当下的难得。特别是经历的越多,看了太多的复杂,才会珍惜眼前的简单。刚步入社会的新人,会更多的想获得解放,要么太急功近利,要么还没有感受生活的艰辛。
二是对成长的渴望。同样的任务,对A来说可能是新增的负担,对B而言则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在相互讨论交流中,会在B身上感受到活力与激情,这不是年龄的差异,而是内心的成熟与热情。
每个老人都是从新人一路走过来的,有些弯路只有自己体会了才能成长,只希望这个过程不要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