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常用业务指标
1.用户数据指标
日新增用户数:产品每天新增用户数据量。
活跃率:按照时间分为日活跃用户数、周活跃用户数、月活跃用户数。
日活跃用户数:一天之内活跃的用户数。
周活跃用户数:一周之内至少活跃一次的用户数。
月活跃用户数:一个月之内至少活跃一次的用户数。
留存率:第一天新增用户中,在第N天使用过产品的用户数与第一天新增用户数的比值。一般有次日留存率、第三日留存率、第七日留存率、第三十日留存率等。
留存可以评估产品的功能对用户的粘性,如果一个产品的留存低,那么说明产品对用户的粘性小,需要想办法提高留存。留存反应了不同时期用户获得新用户的流失情况,当留存低时,要找用户流失的原因。
2.行为数据指标
PV: 访问次数(page view),一定时间内某个页面的浏览次数,用户没打开一个网页可以看作一个PV。
UV:访问人数(unique view),一定时间内访问某个页面的人数。
通过比较PV、UV的值,可以知道用户喜欢产品的什么功能,不喜欢什么功能,从而根据用户行为来优化产品。
转发率:转发某功能的用户数与看到该功能的用户数的比值。
转化率
店铺转化率=购买产品的人数/到店铺的人数
广告转化率=点击广告的人数/看到广告的人数
K因子:一个发起退件的用户可以带来多少新用户。
k因子=平均每个用户向多少人发出邀请 x 接收到邀请的人转化位新用户的转化率
k>1,新增用户越来越多,没有上限;k<1,新增用户增长到一定值停止.
3.产品数据指标
总量
成交总额:成交总额。包括销售额、取消订单金额、拒收订单金额、退货订单金额。
成交数量:下单产品数量。
访问时长:用户使用APP或网站的总时长。
人均
人均付费:即客单价。
人均付费=总收入/总用户数
付费用户人均付费:统计付费用户的平均收入。
付费用户人均付费=总收入/付费人数
人均访问时长:统计每个人使用产品的平均时长。
人均访问时长=总时长/总用户数
付费
付费率:反应产品的变化能力和用户质量。
付费率=付费人数/总用户数
复购率:指重复购买频率。反应用户的付费频率
复购率=消费两次以上的人数/付费人数
产品
热销产品数
好评产品数
4.推广付费指标
搜索广告指标:淘宝直通车等。
展示位广告指标:出现在网站或者手机APP的顶部、APP的开屏等
信息流广告指标:微博、今日头条、知乎、朋友圈等里的广告。
建立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从不同维度梳理业务,把指标有系统地组织起来。
指标体系=指标+体系
1.寻找一级指标
一级指标:用来评价公司或部门运营情况最核心的指标。注意,一级指标并非只能是一个指标,有可能需要多个指标来综合评价。
2.寻找二级指标
二级指标:根据业务运营情况将一级指标拆分为二级指标。
3.寻找三级指标
三级指标:将二级指标按照业务流程拆解为三级指标,使得一级指标可以被监督、业务留存能够被改进。
建立报表
报表建立流程:
1.需求分析
2.建立指标体系
3.设计展现形式
4.编写需求文档
5.开发
参考:《数据分析思维:分析方法和业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