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文摘】

“课堂上马上发出一阵喧嚣,声音越来越大,里面夹杂着尖叫声。有的嘘叫,有的吼嚷,有人顿足,有人反复地喊:“夏·包法利!夏·包法利!”声音久久才能逐渐减弱成零星叫声,好不容易才完全平静下来:但是这喧闹声在一排学生中还会重新开始,这里那里还会发出压低的笑声,像没有燃完的鞭炮。”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解析】

作者在这段前面用了2个“有的”,2个“有人”,已经把课堂上的喧嚣描写得淋漓尽致,直到逐渐“平静下来”。如果作者到此结束,也无可挑剔,也不失精彩。

但,作者又加了一句,描述“喧闹”有时“还会“重新开始”,如同“没有燃完的鞭炮。”

此处,真正锦上添花,神来之笔。

以前读中小学的时候,课堂里的确有这样的景象。某个学生的一个举动引起同学们的哄堂大笑,好不容易安静下来,总会有几个克制不住自己的同学又再度发出“噗嗤”的笑声,真得太像“没有燃尽的鞭炮”啦。

看来,无论古今中外,年少学生的顽劣都是近似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