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随笔——论“宝宝”的精力

今天继续亲子话题。

随着家里的小宝宝越来越大,现在我是越来越可以体会一句话“心在天堂,身在地狱”,现在的宝宝似乎精力无限,似“永动机”的存在。

在我没有孩子之前,我也经常听到很多父母有过类似的抱怨,而那个时候我内心也一直有个疑问:宝宝的精力无限到底是物理现象还是心理感受?

现在我已经可以很明确的回答:这既是物理现象也是心理感受。


物理现象:

法国克莱蒙费朗大学研究人员召集12名从事铁人三项、自行车或长跑的国家级男性运动员,与12名平均年龄10岁半的男孩相比较,又招募12名极少从事剧烈运动的男性成年人参与研究。三组人员分别作两组7秒钟自行车冲刺骑行,然后连续30秒尽快蹬自行车。运动结束后,研究人员分别记录他们的心跳和乳酸水平。乳酸是运动副产品,会导致肌肉疲劳。

研究项目领头人塞巴斯蒂安·拉泰尔说:“我们发现,孩子们更多动用有氧新陈代谢,因而在高强度运动中比较不容易感到疲劳。他们也能更快从身体疲劳中恢复,甚至恢复得比受过训练的成年耐力运动员快,正如他们心率恢复和去除血乳酸更快的能力所展示……这或许解释为什么大人早就累坏了,孩子们却一直玩啊玩。”


心理感受:

我相信大部分父母在和孩子一起玩耍的时候,都是很快乐的,但我也相信这份快乐的根源更多是“孩子”而不是“玩”,也就是说对于我们大人来说,“玩”只是方式或者途径,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父母更多的是出于“爱”、“责任”去“玩”,而孩子就是基于天性,基于“兴趣”去玩,本身两种情况在精力方面的消耗就是不一样的。


其实引申到我们的职场,一样适用,在我们的身边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好像永远都神采奕奕的同事,他们往往干着更多的事情,拿更好的结果,感觉上还更加“轻松”,而所有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为自己工作,坚持初心的奋斗,才可能让自己的身心合一,事半功倍。

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实际问题,人不只有诗和远方,更有现实的生存问题,而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为了更好的增加我们的“精力贮备”,我们需要的找到一群同频的人,报团取暖才是最捷径的办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节课我们对颜色理论做一个补充。前面的正方形称之为前景色,后面的正方形称之为背景色。更改前景色可以到拾字器里面来挑...
    雨鱼儿儿阅读 1,794评论 0 0
  • 临近期末,Tyger注意到群里趣配音有所减少。Tyger猜想是不是因为考虑期末考试在即,家长们人为缩减了趣配音时间...
    Tyger老师阅读 3,790评论 5 10
  • 在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个词语的时候,我是很陌生的。记得这篇文章是男朋友从知乎上分享给我的“如何看待部分男性热衷于调侃、...
    想飞的猪猪女孩阅读 29,692评论 9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