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微之:唐朝诗人元稹(779-831),字微之,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
漳浦:地名,在今福建漳州南部。
宿草:指墓地上隔年的草,用为悼念亡友之辞朋友之墓。
《礼记·檀弓上》“曾子曰:‘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
阿卫:微之的小儿子。
韩郎:微之的爱婿。
夜台:指坟墓,因为闭于坟墓,不见光明,所以称为夜台,后来也用来指代阴间。
茫昧:模糊不清。
背景
公元 801年,30岁的白居易在长安结识了 23岁的元稹,他们为对方的文采精华而深深折服,政治上又都反对宦官专权、提倡轻徭薄赋。真是相见恨晚!
为了实现古代仕人怀有的那份安邦定国的宏伟抱负,二人同时参加了吏部的制科考试,并且同时当上校书郎。虽是个闲官,倒也可自得其乐。饮酒赋诗赏花听书,好个诗酒风流!直到元稹因敷水驿事件得罪宦官、被贬下放,白居易以死上书无效。公元815年,元稹被贬为通州司马,同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同是天涯沦落人!
此后,二人只能互通书信、倾诉衷肠!公元831年,60岁的白居易正赋闲于东都洛阳,惊闻元稹病逝于武昌,悲痛不已!当元稹的灵柩运回老家陕西咸阳时,途径洛阳,白挥泪写下祭文。
赏析
《梦微之》是白居易在好友元稹死后九年写下的一首悼亡诗。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原本在仕途失意之后,白居易和元稹就贬谪两地,只能书信来往。而今却是阴阳两隔,只能梦中相见。夜里又梦到和元稹同游,醒后却发现是梦,泪落盈巾。相思入梦最是深情,如苏轼的夜来幽梦忽还乡
,因为感情深挚,而梦又无法控制,才给人忽然、恍惚之感。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宿草,语出《礼记·檀弓上》,曾子曰:‘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 孔颖达 疏:“宿草,陈根也,草经一年则根陈也,朋友相为哭一期,草根陈乃不哭也。”
宿草即是表明自己和元稹朋友的关系,又是显然的悼亡之词。草根陈乃不哭,白居易心中的情感却历经八年未曾稍减。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元稹身入黄泉之下,或许泥都已经把尸骨腐蚀。而白居易现在则暂住人间,白发满头。
想到好友深埋土中本已够让人心伤。如《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所述,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越是想到老友离去,白居易越是感受到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的悲凉;越是感受这种孤单,越是思念老友元稹,这样的情感促成了这样的千古名句。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白居易此时已是60的高龄,他经历了元稹的儿子、女婿的离去,更加感受到世移人异。相次 一词更是微妙,仿佛是在说生死无常,或许也是自然的规律。但是至少自己还能知道这些事,而元稹呢?他闭于坟墓,不见光明,杳杳长暮,他知道这些事吗?想必白居易念念地希望能多让元稹知道一些事,但是内心又知道这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心中的思念和茫然,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