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看到这个标题,你一阵单纯的兴奋,恭喜你,你可能“露馅”了。当然,如果这篇文字能帮到你下次再遇见标题党时,你的反应变为可能吗,是不是又骗我,具体怎么做呢,像它说的这样需要什么条件呢,如果不这样做,我还有其他办法不……你的脑子习惯性地在跳动问题,也算我没白忙活。
三张便签是一种基于成人学习维度的理念设计而成的工具,既然是工具,应用是最好了解它背后的道道,否则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始终不得要领。赵周老师认为成人学习有三个层次:描述解释、经验联想、应用实践。(在此特别提及赵老师,是因为这个是他的观点,其次是因为我还没来得及去查询更多关于成人学习的观点来做应证,暂且给自己留个坑。)对应的三张便签便是I、A1、A2(interpretation\appropriation)。
今天我们首先从三张便签在“内化与运用知识”上的应用来理解一下这个工具。
这里以阅读致用类书籍为例,就是学习可以拿来用的知识时,怎样用标签来提升获取知识的效率?以前偶尔我还吹嘘吹嘘自己是个阅读爱好者,但是自从了解了什么才是高效读书后,就此歇菜,乖乖回家练习。因为很多年里,我用的就是老师口中划线,摘抄原文的低效读书方式。现在想来,和自己不爱玩动脑筋的游戏是一个理,本质上我就是一个思考的懒惰者。
其实,我们可以这样读书,记得这里说的都是致用类书籍,因为作为成年人,阅读是最划算的提升自己的渠道,最近花了1万多出去学习,更是深刻地理解要是自己有能力跟真正的大师在书中对话,得多省呀。所以下次你要再脱口说读书无用之类的话,记得错在自己哈。扯回来,以后读书时,记得准备好3种不同颜色的便签(便签可以灵活张贴,撕扯,修改,某种程度上也能突破让的大脑框框),遇到闪到你的观点时,请这样记录: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确保自己理解了作者的意思,避免附会旧知。当你写下I之后,问自己,你写的东西,以前知不知道,如果知道,那需要重写。
这些标准可供你参考:(1)诠释——基本用自己的语言,不直接引用原文语句;(2)准确——对原文相关知识点解读准确;(3)清晰——逻辑清晰,文字精练。 (4)致用——将原文知识点总结或加工成具体的操作方法或建议步骤。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说经验,很多人会泛泛而言,这点我在平时工作中感受很深,请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大家往往会说干巴巴的事例,也总是会说“有很多这样的事,但是我现在一件也想不起来”,认知不等于经验,论述不等于叙事。
还是给你提供一些参考标准:(1)鲜活——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认知。(2)故事——相关叙事要素基本完整,能够清晰地体现出起因和结果(熟练应用5W1H,切身体验,就这一点就会难倒很多人,从侧面也反映出,我们很多人并不擅长观察生活和反思)。(3)对应——和原文或I便签的4个要素对应,使之成为贴切的案例。(4)反思:无论想到的是成功还是失败的经验,都能帮助自己更深入地理解这个经验,也加深了对原文信息的认知。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现在是年终季,也是决心季,我们往往会给自己定好许多美好的目标,但是想法有多美好,痛就会有多深,2019,对于我自己来说,就是整个年度目标和计划在年中的时候来了个90度大转弯。规划行动时,我们很容易决心泛滥,感慨万千,心动之后一动不动。
关于这个,同样有如下标准可以参考:(1)目标——是否规划了目标?目标是否符合SMART法则?(2)行动:行动是否可以拉近现状与目标的距离?具体行动步骤如何?行动人是谁?在哪里?行动何时开始?频率如何?(3)关联:是否使用了原文信息或I便签的方法。(4)可控:都是自己能做到或能推动他人做到的吗?可以量化做的程度吗?行动显性化吗?
知道了可以用这种方式读书后,这一个月的时间,我一直在逼着自己勤快一点,宁愿放慢速度,也要把每个点尽量吃透,也给大家呈现一下我最近在重读《第五项修炼》时的非标准的3张便签应用实践(手边只带了这本书,只能将就用一下了),以前我很佩服那些可以把一本书读到烂的人,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也在逼着自己至少想起某段内容的时候可以说出个一二三四,而不是说:“啊,我读过哎!”
刚开始时,我们可能没办法写出质量很高的便签,实际上就是我们没办法做到非常有质量有深度的思考,但是只要反复刻意练习,我们一定会发现自己想事情变得系统而有逻辑起来。切身感悟,不信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