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曾经有个帖子,“重男轻女的表现有哪些?”有一个回复,有几万人点赞。大致是,“不为女儿着想,反过来利用女儿。用亲情来绑架,为娘家服务;他们对于女儿的安排,都不是发自真心地希望她过得好,只是希望她过得好能给娘家提供更大的扶持与帮助。”
曾经参加一个心理课,老师让我们在黑板上写下在成长过程中对你伤害最大的几件事,有80%的女性同学写下了“重男轻女”,她们大都是40岁左右的女性,后来听她们分享其中的故事,眼泪哗啦哗啦的流。
二三十年过去了,她们心理的创伤一直在,从未被疗愈。心理学家统计过一个数据,咨询者如果生长在重男轻女的家庭,这其中80%的人缺乏安全感,自卑心态严重,习惯性的付出,讨好型人格,对自己的人生缺乏掌控感,对健康幸福快乐缺乏“资格感”,她们在以后的婚姻生活中都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在我们小镇上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但凡家里只有一位儿子的,儿子的能力都一般,过着啃老的生活,婚后生活要么离婚要么家里一团乱麻鸡飞狗跳,可是父母们都特别的勤劳,只是他们的勤劳和奉献,投错了方向。
闺蜜在国企工作,老公家里经济情况也很不错,她有一个妹妹,在区里的一所公办学校当老师。
前段时间,她鼓励妹妹在城区买房子,妹妹自己也说不需要家里的帮衬,她这几年攥下的钱可以负担首付,房贷工资也可以承担。可是妈妈不同意,理由是家里哥哥还没买房,她还没出嫁,不合适。
后来,她妹妹还是把房子买了,她妈妈说了一句:“总说你哥不好,其实你哥可以了,你这买了房子他也没找你闹,你没出嫁钱你赚的这都是娘家的!”听到这里,闺蜜和妹妹都要吐血了。
哥哥结婚时,两个小妹一人都要给一万礼金,这个小妹还在读书,钱是借的。闺蜜参加了工作定了亲;不仅她要给,她还没结婚的老公也要给。嫂子过生日,也要给钱。生了孩子,见面礼2000,摆酒时还要给3000。过年要买衣服,她妈明确要求她要给小侄女买;过年封红包除了闺蜜老公给了小孩红包,闺蜜还要另外封。对于一个小镇上生活的人,几千几千不是小数字呢,反正不管要给,“你们不给我就自己掏腰包给说是你们给的”,对于闺蜜的疑问她妈总是这样说。
就是这么一位巴心巴肝为了儿子的母亲,儿子儿媳妇应该好好孝敬她们吧。事实是,她的嫂子明里暗里骂的骂婆婆,这条街上人尽皆知媳妇儿对婆婆不好,婆婆要照顾孙女还要做家里一切家务。两个小姑子也不受待见,孙女经常被她妈妈教着不爱爷爷奶妈不爱姑姑只爱爸爸妈妈外公外婆。
小俩口今年生二胎,医院所有的花费都是她父母承担,大孩子从出生到现在所有的一切费用都是闺蜜的爸妈承担,老二如是。
最近,闺蜜的父母拿出了所有的积蓄甚至还要借个几十万为她兄嫂买房,买房欠下的债务她爸爸还,叫闺蜜借二十万给她哥哥。闺蜜看到他父母的样子,哀其不幸,只是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闺蜜答应借钱,只是说只给十万,让他哥哥打欠条。
闺蜜实在理解不了父母不想想自己养老的问题,全心全意为儿子,不考虑儿子和媳妇完全没有独立生活能力,买了房子带着一儿一女要如何的在武汉生活?
闺蜜不喜欢回家了,她小妹也想赶紧买了房子搬出来生活。闺蜜家,不是个例,在我们那个小镇,一条街的父母都是如此。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孩一旦嫁人,遍两边不是人。娘家人把你当外人,婆家人也把你当外人。
女孩再怎么为娘家付出,都是应该的,父母养育你一场,不容易,这都是要还的。
一切都是有因果的,重男轻女的父母,晚年结局都不怎么样!这仿佛是一种报应。女儿如果有能力,寒了心,只会与娘家渐行渐远;没有能力,没有了利益的连接,也不会和娘家有太多的链接。
不管生儿生女,都是我们的孩子,女孩的幸福,最终还是来自于原生家庭,请摒弃陈旧的观念,好好的爱我们的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