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要乘火车,上午心里就惦记着,(此次已经提前20天预先请了假,)在临出发前,再次告假,目的是希望在请假前把一些需要处理的工作,尽量自己事先处理完成,以减少请假对公司正常工作的影响。
当头脑里升起这个念头时,我看到自己依然是有害怕的---害怕老总生气我的告假给公司同事们添乱,害怕老总找理由拒绝,害怕即将出行的计划由此搁置......带着这份害怕,我纠结着,观察着合适的时机。
午饭后,老总安排我开发票,就此机会,我说:老总,我明天开始请假(那么需要的开的票,您现在通知我,我现在都开具完结---我心里想说但并没有说出来的。)。
“嗯,好的。”老总语气很轻松温和的回应着我,我很诧异,也很开心,我看到通过自己方式的调整,得到的回应也是不一样的。
假再次请好,大家都在午休,我没有午休,而是赶去税务局买回发票(这件事本也是可以下周一回来做得),然后,我又在脑子里过滤---还有哪些事情是可以在出发前处理,当找到可以做的事情,我开始处理---勾对银行帐务,事实上,这也不是现在必须做的。
我看到此时,是不想自己停下来像昨天一样的让自己闲着---偷偷看《佛陀》。
勾对帐务时,我感觉到自己是极度的困乏的,眼睛都睁不开了,我特别想睡了,但我告诉自己,不可以睡,你得做完它,老总这么通情理,对你这么好,你该好好表现,努力做事才对!
我看到自己的一个应对模式,我的努力是需要回应的,当我的努力付出,有了我想要的回应,我的需求得到满足,我很开心,我更会积极配合,我认为自己的努力值得;而当我的努力没有得到想要的回应,我通常的表现是压抑着愤怒,试着去争取,感觉得不到,我会进入消极抵抗。
所有这些模式,正如自己年幼时和爸爸的互动中---爸爸很多事情都不会满足我,然后,我感觉到的是,因为我不听爸爸的话,所以,我得不到我想要的。
所以,当我在努力了,我很乖了,我很听你的话了的时候,我都这么努力,这么乖了,这么听话了的时侯,你是应该满足我的要求的;如果你不满足我,那么,我就生气,我就不合作,你让我不舒服,我也闹腾抗争不让你舒服。
一个“听话”可以让我满足自己想要的,一个“不听话”可以让我难过痛苦很久很久,我看到自己的一生都在这个“听话”“不听话”里消耗,消耗了我的快乐、我的激情,我的活力,我也没有了自己......
"听话”这个词,我曾经非常的憎恨,然而,到我当妈妈时,我在无意识中也以“听话”为条件要挟孩子,否则,孩子的要求就刻意的,不被看见不被满足,而一旦孩子“听话”,那么,他的要求就可以被满足。
我需要一个如我一样没有快乐、没有活力、没有激情、没有了自己的孩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