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云雾缥缈,清风推动着白云。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芬芳。
小沙弥敲着木鱼,朗朗的经书声飘向远方。
浓浓的春意里,流淌着淡淡的书香。
趁春光灿烂,敞开胸襟,捧一本书,或在草坪上,或树荫下,抑或公园的长椅上。静静地品读,独享,那份安然。
1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
深以为然,书籍就是我们的精神粮食。脚步丈量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到达,灵魂与之交流。
它记载着过去,连接着未来。
它的巨大力量,可以让你我穿越时空,看看几千年前的悠悠岁月,也可以让你我展望未来,想想以后的生活,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领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雄才伟略,看他打下四万四千平方公里的江山,横跨欧亚大陆。
融会诸子百家争鸣的思想,与老子、孔子、墨子…成为朋友,一起交流探讨。
体验鲁滨逊在无人岛上的生活,他是如何生存二十八年的。如果是自己漂流到这座岛上,有没有勇气和毅力生存下去呢?
感动女娲为天下苍生,收集五彩石补天的壮举。
佩服牛顿的头脑,一个苹果砸到他的头上,我的感觉是:脑壳疼不疼,苹果能吃吗?他居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可以了解未来深海、深地、航海、航空、外太空的前沿技术。
读书就是了解世界的窗口。
不管未来有多艰难,不管路有多么远,不管今天有多少困惑,翻开书,都能在书里找到答案。。
你我所经历的一切,在书中都有写照,所有的问题,前人都有碰到过,无非是时代背景不同。
就如: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2
清代学者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
深感认同,读书如同养生。
冬天白雪如盐,诵经书。
夏天夜短日长,读史书。
秋天秋高气爽,悟诸子。
春天春暖花开,品诗词。
唐代王贞元曰:“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时光如水,静默无语。
走过深深浅浅的时光,不经意间已是暮春。
韶华易逝,你我改变了容颜。繁华落尽,些许感慨,随春归去。
浩茫茫书海,浩瀚无穷,数以亿计。
世上有多少种文字,就有多少种记录文字的书籍。博大而精深的文化,永远流传于世。
那些带着淡淡墨香的文字,大大小小,似深似浅的痕迹,就如智者的眼睛,打量着这个山河锦绣、如画的江山。
翻翻书页,感觉得到那个年代的余温还在。每本书里总是藏着某个时光,某个人的喜怒哀乐,似水的柔情,奔腾的怒火,是前世或今生,某年某月某日的真实写照。
诗曰“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而书籍如诺亚方舟,载着你我,一路传播智慧,流传经典,绵延不息。
读书。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一位故人,穿越时空,来到我的眼前,彼此惺惺相惜。
就如你弹高山流水,我静静地听着。我是你的知音,你是我的知己。故人如昨,深情以往。
3
唐代刘昚虚有诗云: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真是一幅好春光,好读书的山中景象啊!
白云下的蜿蜒山路,长长的溪水飘着芳香的落花。
读书堂,一间。
深藏于茂密的柳树林中。
阳光明媚,朗朗的读书声,在山间回荡。
春日读书的美妙在于景,在于心,可以提高连接大自然的能力!与山水同脉,与日月同辉。
连接大自然,适应不同的环境。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读。默读,大声朗读都可以。
陋室可读,雅座可读,风和日丽会读,狂风暴雨也会读。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早起可读。夜深人静的时候,昏暗的灯光可读。
春光贵似油,劝君惜时:莫误读书季。
读书,食得其中味!不可一日无书,不是一时之功,就如主食三餐都吃。
无论季节如何变换,读书,明理。
读书,修身。
读书,增德智!
持之以恒,自律自省,与书成为朋友。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好读书,读好书,好好读书吧!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