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着我们小编发的微博,我心里在想:这些东西真的打动他了吗?
我们为什么需要微博、微信这样的发布平台?因为有些东西触动了我们的内心,我们希望借助这样的平台跟远方的亲人、朋友分享。喜也好,忧也罢,都是情绪的一种宣泄方式。
也许个人微博和企业微博还是不大一样,企业微博犹如工厂,需要批量生产内容:对目标用户有用或有趣的内容。只是,我内心还是对“打动人”耿耿于怀,因为我自己常常对这样打动自己的内容表以感恩,我也觉得每个人无论是否目标用户都需要这种东西。
也许不同的人对“打动人”有不同的标准吧,只是我们都认为自己的标准更为神圣不可侵犯。
昨晚看了法国电影《天使爱美丽》。
很多人说这部电影不错,可惜我没有get到其中的点。
我自己本身就不是一个能把十分平凡的事情讲得特别美好的人,我觉得自己大概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觉得电影的每个画面色彩都很饱满、丰富,所以也就大概了解了影片所要引导的方向:正面、活力、青春。
每一个人都是Emily,都曾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每天做点白日梦;幻想着成为电视里的主角,无论是新闻联播还是电影;会想着心爱的人突然出现在背后,给自己一个惊喜;会为自己莫名地感动流泪。
可是,我们并不像Emily一样在所有人面前展现自己作为“孩子”的一面。大多数时候,我们假装成熟,故作镇定。
是不是因为假装自己长大了,才不那么容易被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