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已经提示我很多次,内存不足,就只剩几百兆的空间了。这在一切数据化、数码化的时代,这点存储空间基本等于没有了。
我常常想清除一些东西,来为我的手机提供一点呼吸的空间,以求它不要动不动就死机。
于是,我打开内存管理器。发现占用空间最大的是各种APP,以及这些APP所产生的应用数据。
要永远解决一个问题,就得从根上着手。想要释放手机内存,必须卸载应用程序。
打开应用程序面板,发现真的没有多余的啊。
去哪儿,这是我要出行时,买机票,订酒店用的;百度地图,这是开车出门,导航用的;阅读程序,这是看书的时候用的;支付宝、淘宝、天猫、京东,买买买;美团叫外卖,58同城买二手,转转卖二手……这些程序哪一个少得了,哪一个离得开?
但看看自己的生活,一年能出行一次也就不错了;曾经幻想着驾车远行,在地图上插满自己的红旗小标,可是基本没有离开那三点一线的生活;曾经向往的远方,去了几次?阅读器里下载的书,真正看完的有几本?倒是淘宝这些败家软件,用得频繁,可是时间也就像我们败过的家,只有撒出去,永远收不回。
以为很有用的软件,一年到头并没有打开过几次。没有为生活带来任何便利,却占用了我大量的内存。
为什么我却不忍心卸载。我总是天真的觉得,将来的某一天,我也许会打开,用它,去点击我的未来。
为那万分之一的可能,消耗了我一万分的资源。
我感到我即将陷入泥潭,不敢做出抉择。生活不能由自己主宰。那些程序,就像生活中的各种阻碍,他们在笑我,笑我没有勇气放弃,犹豫不决。
看着这个程序不敢卸,那个程序不想卸。不管怎么整理,都没有腾出多余的空间来。就算把杂乱无绪变得整整齐齐,但总的容量并没有减少。
我不能当生活的失败者,我的生活必须由自己主宰。
我终于按下了那个键,恢复出厂设置。手机一下子轻松多了,多出了好几个G的空间。反应也快了,也不发热了。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手机再也没提示空间不够。
但我的手机还在正常使用,我的生活还是在正常继续。我才发现,我其实并不需要那些可有可无的程序,没有那些程序,我的生活照样可以很精彩。
其实生活往往比想像中的要简单。
我们总想生活带来些不同,让生活变得五光十色。于是,绞尽脑汁为生活增加各种附加品,以为那样,就可以过上理想的人生。
一次去朋友家作客,看到客厅沙发旁边,有一盏钓鱼灯。
那灯就那样弯弯的垂下,并不明亮的光线,却能照亮灯下那小小的世界。
心想,在安静的夜晚,窝在沙发里,手捧一本喜欢的书。头顶的小灯照亮我的世界,我就在我的世界里驰骋。多美的画面。
于是家里就多了一个布满灰尘、从来没打开过的钓鱼灯。
不是我没有看过书,而是我看书的时候,根本没有窝在沙发里。那种想象出来的画面,很多时候也就存在于想象中。当你把他变为现实时,现实往往很残酷。
附属品虽然华丽,但它改变不了生活的本质,却能蒙蔽住大多数人的眼睛。以为光鲜亮丽,实则败絮其中。
有时总想为自己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为自己打造一个彪悍的人生。实则没有为自己找到一个长处,成了门门通,门门不精通。
总想着为自己多谋一条路,给自己多一个选择。但当选择真正来临的时候,你何时决断过。
多一个选择,只会多一分迷茫。一条道,走到黑,多条道,选到黑。能走出那一步,前方就算黑的,但目标明确,未来可期。
卸掉那些多余的华丽,还生活以本质,还奋斗以本质。
就像战斗机,长途奔袭时,那每一分的重量都必须精确计算,多一点,都不可能到达敌方。
我们要远行,到达梦想的彼岸,也必须要扔掉船上所有增加重量的附属品,只留下那最初的追求和对梦想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