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半小时,坐在电脑前,八十多篇家校共育叙事的参评文稿一一认真学习完毕,按照评分要求分出了一二三等奖,我来自教学一线,深知老师们很在意每一次的参评,也许过程太专注,评完后有些累,准备就这样归档这个文件,明天再抽时间写写学习心得。
文档归类好后,打开微博,孙云晓老师的文字赫然入目“阻碍自己进步的敌人是自己。没有谁能够阻止一个人进步,相反,能够阻止一个人发展的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自己这个敌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是“贪婪”、“懒惰”、“嫉妒”、“陷入经验”等等,凡是阻碍自己进步的心态和行为,都是自己的敌人。”
我此刻正想偷懒,文字正出现在我面前,啊呀,这不是在告诉我最好今晚完成想要做的事情吗?
我记起来了,上次江苏省教科院一位博士对我说,她如果完成一件参评事情后,不形成显性的文字,就会觉得这些事情只是做了而已,做的价值没有体现。
好吧,我不懒惰了,及时完成心中的一吐为快。
八十多篇文稿,全是双评,最终的结果需要两位评委共同商定决定,这次全区有三百多篇参评,大家的参评热情可高啦,参评面很广,做到了学校全覆盖。这里我想谈的不是参评率,这不是重点,而是想说说教育叙事和家校共育叙事。
每年的上半年,我们南京市都要组织教育叙事和教育案例评选,下半年是教育论文评选。
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陈述的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德育活动、教改实验等教育实践活动中曾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故事,陈述的是具体的、情境性的、活灵活现的教师经验世界,记录教师心灵成长的轨迹,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真情实感。教师的教育叙事不是为了检验某种教育理念,也不是为了建构某种教育理论,更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研究成果,而是为了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锻炼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育叙事的基本特征是研究者(也是作者)以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它不直接告诉教育“为什么”,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怎么做”,而是给读者讲一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这个教育故事中了解、体验、感受、顿悟教育“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做”。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而实质却都是教育故事。
案例,是真实的实例,是有问题的实例,是典型的实例。案例的结构一般可以包含引言、背景、问题及其解决、反思与讨论、附录等,当然,不是每一个案例必须包含这些内容,而是要根据内容和主题表达的需要决定案例的结构。而一个优秀案例的特征,美国学者列出如下标准,有相当的借鉴意义: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情节相对完整;有一个突出的主题;描述近期真实的场景,能使读者身临其境;具有问题和解决方案;案例的叙述需要具体生动;一个好的案例要能够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最后一条尤为重要,教育案例必须具有理性分析,要能够揭示人物的思想和性格,揭示教育的规律,给读者以启迪。
教育叙事的特点是让读者“有所悟”。教育案例的特点是让读者“有所知”。这二者从表达方式而言,也有显然区别,教育叙事文本呈现的是记叙文,教育案例文本呈现的是议论文。
以上,是我们必须理清的基本要素。
教育叙事外延很大,只要关乎“教育”的,都可以算。家校共育叙事,尽管也是写教育事情,但限定了范围“家校共育”,因而,这次应该算是命题类写作。
什么样的文章才算是好的家校共育叙事呢?我以为要符合以下特点:
首先,所写的教育故事,一定要体现教育“家”与“校”的元素。简而言之,指我们在写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叙事人物,要有我们,有学生,更要有家长。如果,仅仅写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故事,是不符合主题的。
其次,所写的教育故事,一定是需要“家”与“校”的合力。尽管教育无细碎,事事皆可关注,但不是所有的细碎,都需要“家”乃至社区的介入,因而,在选材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清楚,孩子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让老师头疼,需要借力家长,又是孩子身上出现了什么样的状况,让家长意识到迫切需要老师的相助,所写的事情,一定要指向学生的生命成长。
还有,所写的教育故事,一定是故事叙述完了,作者索要表达的主题也就出来了,是主题隐含在故事中,让读者自己去感悟。所以,在文中不需要大量的议论,需要的是对细节的描摹,是对人物语言、心理的精致表达,一篇优秀的叙事,一定要有生动曲折的情节,语言可以灵动,可以朴实,但要符合情节的逻辑。
最后,所写的教育故事,一定要有一个亮眼的标题。可以是偏正短语式表达,也可主谓式表达,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句式表达。可以表达主题,可以表述内容等。
评选过程中,我发现了几篇佳作,等正式结果公布后,决定用批注式进行点评,这也是给自己的一次挑战哦。加油!
(写于2017年1月5日晚上十点二十。突然想起,还有重要事情没完成,暂时先写这些认为最想表达的。)
���K�_�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