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传统。早在公园前十一世纪的西周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
真正的教师节可以追溯到汉代。汉,晋时期,每年农历8月27日,皇帝都要率文武百官去祭孔庙。在皇帝的带领下,各级官员也纷纷效仿。因此,教师节这天除了祭奠孔子,也要“置休经师”“授束修”。
到了唐宋时期,更隆重。国子监,书院以及各级政府本地学校的学长、学正中选拔成绩优秀者,报送朝廷,这些“先进工作者”最高可获赏银五百两。
清代,不仅祭祀孔子的规模和范围越来越大,农历八月二十七日这天,朝廷还会提高各个书院、学府、监院教师的薪金,成绩卓著者在这天还会升职——最高的会授八品职衔。
民国时期,南京中央大学教授邰爽秋,程其保等人发起,联合京沪教育界同仁200余人,向当时的国民政府呼吁,拟定每年的6月6日为中国教师节。此举得到全国众多有识之士的响应。但遗憾的时,当时的国民政府没有予以立法承认。
1939年5月,教育部向国民党中央提出,拟订每年8月27日孔子诞辰日为教师节,“既以表彰圣德,亦以振奋群伦”。1943年,教育部正式颁文8月27日为教师节,颁布《教师节纪念办法》,规定教师节全国放假一天。
建国后,中央人民政府曾恢复6月6日为教师节而后在1951年4月19日规定“五一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教师没有单独活动,没有特点。
1984年12月10日,《北京晚报》刊发《王梓坤校长建议开展尊师重教月活动》,文章引发读者强烈反响。12月15日,北师大钟敬文,启功等教授联名,正式提议设立教师节。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同意国务院关于设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教师节的成立标志着教师在中国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大大提高了广大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如今,教师节已经走过了35个年头。我们的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祖国培养了大量有用之才。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向各位老师们致敬!老师们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