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 星期一 雨
01
今天去超市买菜,买了鸡蛋、油白菜、莴笋、土豆、洋葱,店员一结账,一共花了四十多元钱,她使劲地笑,“买了这么多的菜,全都是蔬菜,你家光吃蔬菜吗?"好像含有嘲讽的意思。
站在我前面那位女士买了一袋子肉,花了将近150元钱,她听店家这么说我,也反过头来看着我。难道只买蔬菜,也成为别人的笑话了吗?
02
记得一个朋友说过他家的孩子,名叫军军,现在读初中二年级,他从小就不吃肉类。
有一天,军军的阿姨送了一只大公鸡到他家里,他爸爸准备把公鸡宰了好好吃上一顿。军军看见了,马上夺过公鸡,并且警告他爸爸妈妈,:“从此以后,我们家里不准再吃肉类,只准吃素菜。"
他妈妈只好把公鸡养在杂房里,每天天没亮,公鸡就准时打鸣。给他们院子里增加了不少生气,也让生活在城里的孩子们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这句话的含义。
朋友说她儿子非常懂事,很少玩手机,天天读书,读累了,就到下面打打羽毛球、跑跑步什么的。学校什么活动都参加,是个爱好广泛的孩子,成绩拔尖。
其他的人一听朋友的话,都非常羡慕她有一个这么听话、自觉的孩子。
03
再想想,五六十年代的人,以前母亲常说,那是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好多人家里只够吃半年的粮食,还有半年的时间只好到别人家里去借粮食、挖野菜、摘野果、吃糠粑粑等食物度日。
让我又想起了七十年代,我最好的朋友环,我们两家是邻居,中间只隔了一条巷子。她家里人口多,孩子小,都是吃长饭的,还有半年时间,她家就已无米下锅了。
有一天,我端着一碗饭站在门口吃,妈妈炒的菜一点儿也不好吃,我有点吃不下去,吃饭形同嚼蜡。环站在我身边,一边看着我吃饭,一边对我说:“还是你好,爸爸在城里当老师,有饭吃。你还这么挑食,如果我家有白米饭吃,我宁可吃光饭,不要菜的。”
难怪到了吃饭的点,她还没去吃饭呢。我跑到家里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马上拿了一袋子米送到了环家里,她妈妈正在为吃饭的事情发愁,看见妈妈送来的米,真是饿中送米,让她感动得热泪盈眶了。
那时候,我才知道原来还有很多人家里是没有饭吃的。
04
现在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不再为少衣缺食物而担忧。有些人都不怎么爱吃饭了,经常到肯德基去吃炸鸡、炸薯条;到街边买烤鸭、烤羊肉串,就是在家里也是吃大鱼大肉什么的。
专家们开始担忧了:这样吃下去,营养过剩,三高人群越来越多,肥胖人群也越来越多。以前饿得慌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大吃大喝撑坏肚皮的时有人在。
专家经常在电视、微信、微博等等地方呼吁:要多吃素,少吃肉类,营养要均衡,才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还是多吃蔬菜吧,有利于我们的肠胃功能吸收,对健康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