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与主动

她是七十年代出生的,丈夫是“体制内”小职员,大专毕业,三十岁生的孩子,居住在离农村家里较近的一个镇上。供着商品房,养着孩子,照顾着七十多岁的在农村居住的双方四个父母。

在放开二胎政策之前就挺好的,生活平静,老公除了上班,也努力的在外边和人合作一些业务,她负责孩子的日常,也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经济方面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政策让生一个,从来就没想过要生二胎。

孩子的上下学的接送和放假期间的陪伴是必要的时间成本。双方父母年迈,时不时的要跑医院、陪病人。于是生完孩子,她就没再去去上班了,完完全全成为一个家庭主妇!

一个孩子挺好的,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发展自己,从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出发,不断让自己强大,是她接下来的目标!

突然的,就可以生两个孩子了!

有位五十多岁的大姐曾对她说过,“觉得自己生一个孩子特别的亏欠,没有同胞血亲在这个世上,总担心孩子会孤单”……她永远忘不了大姐边说边望向窗外无奈空洞而又苍凉的眼神!

感同身受的体验别人的感觉,一时间让自己开始不知所措。

就如同那年一心一意埋头冲刺初中专的自己突然被取消资格,说有政策下来了不允许补习生考初中专了!

接下来,前所未有的慌乱和迷茫,就如同现在的自己一样。

记得“大学开始扩招”那年,她一直在补习,“高考是农村孩子唯一最好的出路”,被奉为信仰。又一次高考没过线的她被稀里糊涂的扩招到一个才升级为大专的初中专院校,花尽了父母所有的血汗钱。一毕业就走上了打工的道路,四处托关系找工作,考资格证,撞得头破血流,也没能如父母所愿成为“体制内”人员!

直到如今她仍是一无所长,没有“正式的工作”,没有特殊的技能,低不成高不就。反倒不如那些高考失败后直接上了民办大学参加自学考试拿文凭的那些同学,他们只有一张“自考文凭”,却丝毫不影响他们一技傍身,如今在公司干的风生水起。

她现在才知道曾经被视为生命的东西,在政策的变换中原来脆弱的不堪一击。某些价值观和理念被冲击的一片混乱。睁眼看看周围,人们都匆匆的奔在路上,只有她收拾一地的零碎,痛苦了好久,才决定上路!

在新政策和旧思维冲击下,她就是那个醒悟太晚。来不及躲闪又没主动出击,成为时代的牺牲品的人!

如今又要开始抉择了,要不要生二胎?

时代的烙铁狠狠的给了她几个烙疤,带着那疤痕活了这么多年,她终于醒悟了,只有自己的强大才能够经受住这一次又一次变幻莫测袭来卷去的“浪潮”。

“养育孩子为防老”是传统思维,根深蒂固 。不应该固守这样的观念。可这也是目前最现实的问题。陪护父母进了几次医院,她深切的感受到有一个孩子和二个孩子的不同。

当你躺在病床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照顾的时候,由谁在陪护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你是否能够心安理得,富有尊严的一直躺着到死。

目前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制度下,似乎只有多生个孩子,才能降低这样的风险。

人往往就是这样的,不断失望又不断希望。她希望在自己老的时候,养老制度能够多元化。能够鄙视自己现在对于生二胎问题的想法。

生活不只是修缮和补充生命体得以延续的能量。更重要的是要求你作为一名战士奔赴战场奋勇杀敌!有所成就。

更好的生活是将两者完美的融合,既不影响享受生命的美好又不耽误实现自身的价值。

无论选择怎样的路,人们都善于给自己找到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找到义无反顾走下去和放弃另外一种可能人生的勇气。

向自己内心呼唤的地方走去,无论将来还有多少风险要承担,最重要的是选择“走心”的路。

生不生二胎其实早已经在她的心里笃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几天在看傅佩荣教授著的《国学的天空》,看的有点慢,也有点累,但受到很多的启发,值得一看再看。如第二章立志行...
    晴冰阅读 346评论 0 0
  • 下班回家的公车上,一直跟自己絮絮叨叨:总不能一直这样被动的、被外力推着向前吧! 怕自己一旦停下了对这个念头念叨,这...
    玄轩阅读 410评论 0 1
  • 如果可以选择,我渴望主动。 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我们都需要预先做准备,因为被动和主动的是不一样的。而且差别很大,我...
    卢桂林阅读 318评论 0 0
  • 自进入21世纪10年代之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最为突出的要数网购,网购这个行为已经成为...
    Jodie_df9a阅读 293评论 0 0
  • 上周因收到“红色炸弹”回家了一趟,老家没网络所以停更了好几天,红包发得不要不要的(心在默默流血),这次回家,说真发...
    子墨扯淡阅读 20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