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是什么?信众是什么?
我们先来说信众:
信众,信众很简单,就别人说啥你就信啥就是了。不需要动脑子。第一种信众:不管是儒,是释,是道,是希腊文化,是波斯教,拜火教还是……教,都信。既然都信你也可以说他都不信,这就是现在的一种信法,一会信这个信那个。时代流行这个,我就信这个,时代流行那个,我就信那个。
第二种信众:只信一派不信其它。我信道就一直信道,我信佛就一直信佛。
现在先找一些信众的典型例子:
朱熹理学发展到迂腐程度的信徒就是,我们一般就给这些人取个外号叫“书呆子”。
所以明朝时那浩如烟海的学士全都是书呆子,都是些空壳!
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我们不能如此简单的处理问题。反衬一下:
假如你生在明朝,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所以必须去读书当官,谋个出路,好养家糊口,不然就活活饿死,那你就必须去读四书五经,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试,乡试、殿试、不拉不拉试……
而残忍的是那种死框框的学术规则会禁锢你的思维。让你变成他们所想要的人。而你当时就是一位文官一一这是你的唯一出路。但后世却把你说成一位书呆子,你会什么想?是一笑而罢,还是心有不甘?
所以我相信当时绝大多数的文官当文官都只是想为自己谋一个出路,而并不是所谓的书呆子。
但是有些人也会误入歧途,因为像这种圣人之道:存天理灭人欲,这种东西说多了。慢慢的,慢慢的,就真的把自己思维禁锢了变成一位别人想要的人。(这就是典型的信众)
是不是很可怕?
嗯!
不过也有些奇才,非常厉害,能把考试中的“八股”(必须按一种固定格式来写的文章。它要求你必须只写一种观点,就是朱熹的观点,所以一般人很难写出自己的文章。)写出自己的风味,再明里暗里地插入个人的观点,并拿到高分!这才是真正的成者!
回到原来的信众说法,如果你把自己的思维禁锢了的话,你就成为了最标准的信众。(无比迂腐)
所以像这样的信众我们是不能做的,因为如果做不好的话就容易成为书呆子,那我们要做什么呢?做学者!
学者就是要拥有“审判性思维”。
审判性思维就是,网上一个很火的东西传到你这里来,你不能像其他人一样一听就信,要用审判性思维来说:这是真的吗?真的是这样的吗?这个消息是假的吗?
这就要非常动脑子了,不能像其他信众一样一听就信,连脑子转都不带转一下的。
于是现在网上就出来个笑话说:
沈石溪动物小说骗人,里面说什么:
“一群狮子追一群羚羊,那群羚羊跑到了一个悬崖边上,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不知道是哪只羊出的主意,于是一只老羊先跳下去,然后一个年轻的羊也紧接着跳下去。就在年轻羊和老羊要掉下去的时候,那只年轻羊就借着老羊的身体往上一蹦,蹦到了悬崖的另一边,但那只老羊就掉下去摔死了。于是就有一半的羊活了下来,一半的羊死了。可想而知,在一个集体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应该想尽办法活下去,而不是等死,并要有牺牲的精神。”
你要知道一只羊跳下去后,另外一只羊紧接着跳下去,并且踩着那只正在往下落的羊的背,再跳到悬崖上是多高难度的动作,就是杂技演员很难做到。何况羚羊?
还说什么:
一只雄蜥蜴在一户人家的地板下爬着,突然上面钉了一颗钉子下来,一下子钉住了它的尾巴,于是它就在那里动不了了。”
“十年后,那一家要换地板了,他们把地板拆开后,发现那只蜥蜴被钉在那里,而它的旁边,另外一只母蜥蜴还叼着食物在喂它,于是深受感动:就是在如此困难下,也有知心的人帮助,可见,即使是蜥蜴也有这样的感情,何况人呢?”
你要知道蜥蜴是可以断尾巴的,它被钉住尾巴了后,完全可以逃脱。就算它断不了尾巴,蜥蜴的自然寿命也达不到十年。
所以这是瞎编的!而有人听了还就信了,脑子都不动的,还说:哇!这真是太感人了!
是不是很好玩?
你对这件事什么看法?
我就说我的看法吧:
首先,沈石溪写的故事确实有点不太符合常理。但你能一定说它没有价值吗?好,那先假如它一点价值也没有,纯属瞎编。那中国传承下来的成语故事,你是不是也说它不好?什么“守株待兔”,谁会这样做,“掩耳盗铃”,这人也太傻了吧?“刻舟求剑”,咦!不用说。
“嗯……这个……呃?”
所以呢?它毕竟是小说!不一定逻辑非常严谨,他可以随便写,只要通过动物来表达他所想表达的精神就行了!
别人只想通过动物来说自己想说的东西。
不过这样的小说也确实会误导一些人(小孩子,甚至一些大人)以为羚羊真的很厉害,蜥蜴不会断尾巴,还可以活十几年。
所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哈哈。
话归正题,所以我们不应该一听就信。应该先思考一下,包括我对大家说的东西。
那应该怎么样训练才能变成学者呢?(学者的定律:拥有审判性思维)我觉得考古就是很好的方法,因为考古时先出土了一个文物,根据这个文物进行推断,你觉得某某朝代的历史真相的是这样的,可是新出土的一个文物却把你这一理论推翻了,于是这样的事情经历的足够多了后,就可以让你形成一种思维的习惯:
不会一听就信,或随波逐流。可以参考但不能全盘接受,可以猜测但不能毫无根据。
这才是学者的厉害之处!
再说一下
假如别人对你传一个事情,如果你目前还弄不清楚,就不要用审判性思维,因为不然的话连自己还不知道,就去评价别人,说话很没底气。所以必须要把那件事情搞得一清二楚,甚至听完各色人等评价后,才可以用审判性思维,不然的话就一点也没有意义,反而把审判性思维变成了,别人一提出什么思想,就开始反驳,开始骂,说不好。
记住:只要时间还在继续,历史还没有终结,就没有一定的答案。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理论永远不被他人所推翻。
所以不管那个人再出名,再厉害,即使是佛陀,他的意见也只供你参考。在自己没有自己的观点时,参考别人的观点。即使自己有观点了,自己的观点也只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