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作背景和意义
周朝初期的历史:武王伐纣建周后,又向南进军巡视,三年,武王崩。周公、召公辅政,召公坐朝,周公东征,定安天下。
当时社会中,商人数量庞大,周人较少,周贵族又分封各地,为了使商人尽快的融合到新的政治理念中来,安心建设各自的城邦,周公制定了一系列的礼仪规范,以便周朝长治久安。
于是天下归一,人民安心,这又促发了周人文学创作的激情。不过,此时诗还是政治的体现,这个时期出现的《周颂》,都是贵族文人作品,以宗庙乐歌、颂神乐歌为主,是社会礼乐文明和礼仪形态的表现。
颂歌在内容上,基本都是“歌以发德”、“歌有功,颂有德”。具体的,我们可以读一读周朝的《大武》乐章,想象一下三千多年前的祭典舞乐,体味一番我们远古先祖的精神风貌。
二,《大武》乐章的概况
后人读《诗经》,读的只是诗的文本内容。其实诗在远古之时,诗并不仅仅指诗文,还代表着古代的乐、舞、礼制等。《墨子·公孟》篇中有“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即指“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贵族士人们学习诗歌,学习的是先秦的礼乐制度和礼节仪式,《诗经》所反映的也是先秦的政治文化思想。
《大武》乐章作为远古六乐之一(《云门大卷》、《大咸》、《大韵》、《大夏》、《大濩》、《大武》),是周朝祭祀先祖的宗庙之乐,作为国家的礼制,用于祭祀、庆典活动中。
六乐分为文舞和武舞两种,文舞表演者左手执 籥(yuè 一种吹管乐器),右手执翟( dí锦鸡尾羽);《大濩huò》《大武》是武舞。武舞是舞者左手执干(盾),右手执戚(大斧)。
《周颂》形成于周朝初期,继承的是上古祭祀方式,与周后期的《鲁颂》、《商颂》借歌表意不同,当时还多以舞乐为主,因而诗歌辞风简略古拙。
三《大武》乐章表演内容
《大武》乐舞共分为六段,先有序幕;然后是主体部分四段;最后一段为谢幕部分。于是诗歌也有六首,分别为《我将》(《酌》?)、《武》、《赉》、《般》、《时迈》|、《桓》。
具体的表演,于《礼记·乐记》中有记载:
第一段歌乐特点,孔子说:
夫武之备戒已久,何也?"对曰:"病不得其众也。""咏叹之,淫液之,何也?"对曰:"恐不逮事也。" 且夫《武》,始而北出。
第一场,两解:一,在经过一番擂鼓之后,为首的舞者扮演武王,头戴冕冠出场,手持干戚,山立不动。其余六十多位舞者扮武士陆续上场,长时间咏叹后退场。这一场舞蹈动作是表示武王率兵北渡盟津,等待诸侯会师,八百诸侯会合之后,急于作战,而周武王以为伐纣的时机尚不成熟,经过商讨终于罢兵的事实。
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gǔ)文王,既右飨(xiǎng)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我将》
二,也有说“备戒已久,咏叹之”,指武王忧虑不得将士拥戴,担忧诸侯不能及时到达,失去战机之意。后,诸侯至,从北而出,去讨伐殷商。
於(wū)铄(shuò)王师,遵(zūn)养时晦(huì)。时纯熙(xī)矣,是用大介。我龙受之,蹻(jué)蹻王之造。载(zài)用有嗣(sì),实维尔公允(tǒng)师。 ——《酌》(?)
第二段,孔子说:
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再成而灭商 ,夹振之而四伐,盛威于中国也。
第二场主演者扮姜太公,率众舞者手持干戈,奋臂击刺,猛烈顿足。他们一击一刺,做四次重复,表示武王命太公率敢死队闯犯敌阵进行挑战,武王率大军进攻,迅速获胜,威振中原。
於(wū)皇武王!无竞维烈。允文文王,克开厥(jué)后。嗣(sì)武受之,胜殷(yīn)遏(è)刘,耆(zhǐ)定尔功。 ——《武》
第三段,孔子曰:
三成而南,分夹而进,事蚤济也
第三场众舞者由面向北转而向南,表示周师凯旋返回镐京。第三段就分列前进,周王巡视南国,战事已经结束。大武舞第三段所唱的歌诗很短,舞蹈动作也很简单,在整个舞蹈中居于过渡环节。
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敷(pǔ)时绎(yì)思,我徂(cú)维求定。时周之命,於(wū)绎思。——《赉》
第四段,孔子曰:
四成而南国是疆
南方各小国成服于周,南疆稳定。舞队可能以宏大、对称、稳定的构图,来显示万邦来朝的气势。
於皇时周!陟(zhì)其高山,嶞(duò)山乔岳,允犹翕(xī)河。敷(pǔ)天之下,裒(póu)时之对。时周之命。——《般》
第五段,孔子曰:
武乱皆坐,周召之治也。五成而分狭。周公左,召公右。 武坐,致右宪左。
第五场开始时,众舞者混乱争斗,扮周、召二公的舞者出而制止,于是众舞者皆左膝跪地,表示成王即位之后,东方和南方发生叛乱,周、召二公率兵平乱的事实。
然后众舞者分成左右两大部分,周公在左、召公在右,振动铃铎,鼓励众舞者前进,表示成王命召公镇守西北,坐在右边的主管传达,命周公镇守东南,坐在左边的制定法令。
时迈其邦,昊(hào)天其子之,实右序有周。薄言震之,莫不震叠。怀柔百神,及河乔岳,允王维后。 明昭有周,式序在位。载戢(jí)干戈,载橐(gāo)弓矢。我求懿(yì)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 ——《 时迈 》
第六段,孔子曰:
六成复缀,以崇天子,分夹 而进,事蚤济也,久立于缀,以待诸侯之志也
第六场,众舞者恢复第一场的位置,作阅兵庆典和尊崇天子成王的动作,表示周公平乱以后,庆祝天下太平,各地诸侯尊崇周天子。
绥(suí)万邦,屡(lǚ)丰年。天命匪(fēi)解(xiè),桓(huán)桓武王。保有厥(jué)士,于以四方,克定厥家。於(wū)昭于天,皇以间(jiàn)之。——《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