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men beings are not born once and for all on the day their mothers get birth to them.but life obliges them ober and over again to give birth to themselves.
人不是生下来后就一成不变的 ,生活会逼迫他一次又一次的脱胎换骨。
我坚信,应该裁减掉过高的、不切实际的目标,也应该裁减掉太低的理想——起码,给理想留点“富余量”、“再成长空间”,应该不过分吧?
一个人,赚多少钱都不能说是自己的——经你手花掉的,才是自己的。你银行多少存款就是自己的啊?拜托,那些钱是社会的!银行已经替你贷款出去啦!只有你取出来花掉那一刹,才是“你的”!
当员工,不仅仅是站在员工角度揣测老板,更应该站在老板角度审视员工。
实际上,我所看到过的失败创业者,倒很少是因为死于独裁的。恰恰很多是因为俩人一样大,谁也说不服谁,陷入死循环,从而把蛮有前途的企业给耽搁死的。
有个政治学家说过大意如此的话:在一切政体中,最糟糕的不是独裁,而是无政府状态。类似的,在企业经营中,最糟糕的不是独裁,而是群龙无首的内耗。
我们谈创业,一开始的净资产都不高,要想增长快,就更需大幅提高每年的回报率。最好是每年1000%!
可怎么提高呢?
净资产收益率=利润率×资产周转率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两个环节相乘,才是最后的结果。只要有一个因素大大提高,就会得出你想看到的好结果。
途径1:提高利润率
利润率好理解,就是净利润除以营业额。(我估计不久还需补课,什么叫净利润。我一听有人说“暴利行业”就头疼,我怎么没见过几个暴利行业啊?说这话的,都是不懂经济学基本原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关系。)
理论上讲,我们都喜欢卖高利润的东西。可现实中,最讨厌的动物出现了:你的竞争对手。他们总是卖得比你便宜,让你不得不更便宜——除非你是中石油、中国移动。所以,很多行业都不是想提高利润,就能提高利润的。这时,我们就要考虑途径二了。
途径2:提高资产周转率
这个“资产周转率”我估计很多人不太明白。这个比率是靠“营业额除以资产”得来的。营业额大家都明白,那什么是“资产”?
拿“国美电器”来说,最大资产应该是他们卖的电器吧?他们的平均利润大概才1%多一点吧?但他们照样很赚钱——为啥?
关键在于,大部分都是供应商垫的货!
他们把所有资本都投在新开店铺上了,而每多开一家店,又能提高营业额,这样一来,即使利润率低,但每一毛钱,都“转”起来了,一年下来,周转十几次,就可怕了。
途径3:借更多的钱
理论上,还有第三个因素,就是再乘一个因素:“资产除以股东权益”,换个说法,就是如果你能借来更多的钱(比如银行的无息贷款?呵呵),那么你还可以提高最终的净资产回报率。但这个东东谈起来麻烦,对中国目前的环境来说,初创业者意义不大。故而先省略不谈。
要有腾挪空间,千万别被套牢
创业这件事,很多时候和韩乔生老师一样,韩老师解说足球是“眼睛看到了A,脑里想起了B,嘴中说出了C,观众以为他说的是D”。创业呢,往往是“你本来想干A,干着干着却做成了B,结果在C处赚到了钱,在D点上发了家”。
明不明白?空间的腾挪很巧妙,也很重要。不明白这个道理,你就很可能会把所有资源全都拴在一个赚10万就到顶的项目A上,例如开饭馆。脱不开身和心,就没机会往B跳了。
保持跳跃性成长
有网友问了:你说的利润增长是不是太理想化了?每年都要翻倍啊,头两年应该比较容易达到,后面呢?比如说,10块钱变100,很容易。100块钱让它变1000,不怎么难。1000块钱让它变10000,不算太难。但是越往后面是越难啊。请问,如何能让公司的利润一直保持在这个势头呢?也许问题很低级,但是有几个公司能保持这样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