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微的逼逼叨时刻
最近,微信朋友圈一度被哈里王子的盛大婚礼刷屏。鲜花、古堡、王子、万人瞩目,一时间新娘风头无量,满足了多少女生追求浪漫的梦想。
朋友叮当说,要是她能有这么一场婚礼,不,哪怕十分之一的场面,她也就心满意足了。
可惜,她没有。
叮当是我的朋友圈中结婚最早的一个。她夫家家境还算不错,可是她老公说日子要细水长流的过,所以想要把婚礼的钱省下来,留作未来宝宝的奶粉钱。
她虽然有些不乐意,可是想想也在理,所以她结婚时,没有大操大办,只是选了一家规模略小的照相馆拍了几张结婚照,然后把亲戚朋友约到一起吃了个饭,便算是结婚了。
那时候流行“裸婚”,为此她还特意在QQ群里声称自己赶了个时髦,为社会主义简朴婚礼的盛行做出了贡献。
但是,谁心里苦,谁心里清楚。
每每叮当应邀参加婚礼时,眼神中难免流露出艳羡与不甘,尽管她从不说,可是遗憾和不满一旦生成,就像种子一样迅速生根发芽,然后从不起眼的角落冒出。
前不久,叮当和她老公大吵了一架,搬回了娘家。原来自从她结婚那一天起,她的生活除了现实便只剩下现实。
为了省钱,原本定下的蜜月旅行也只是去了趟白洋淀;情人节再也没有了鲜花,取而代之的很实用的“锅碗瓢盆”系列礼物;就连偶尔外出吃一顿饭,也不能凭着喜好选择吃什么,而是得计算着哪家饭店能打折?哪家餐馆可以团购金额更大的抵用券......
生活仿佛只是为了活着,而不是为了活得更精彩。
“结婚之前,我以为我可以过的更幸福。没想到,日子不但不如诗,反而像踩了屎一样,让人闹心又恶心......从一开始,我就不该退让的。”
听了她的故事,我们也偷偷进行了反思。叮当退让的究竟是什么?
是她的婚礼?是她的消费观?不,其实是她让出了对于生活的仪式感。
我们从小便被灌输一个概念,没有永远的浪漫与激情,生活最终会归于平静与普通。
可是,却没有一个人的生活是真真正正平淡如水的。一个人自出生开始,便与各种各样的仪式相连。
无论是生日也好,婚礼也罢,人们总是有着各种理由为各自的生活增加一点乐趣。就连生命走到尽头,人们也会举行个仪式来宣布生命体的完结。仪式感俨然已经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
婚姻也是如此。
原本两个毫不相干的人,因为某些特殊的情愫走到了一起,我们说这是爱情。可是纯粹的两性爱情的产生仅仅只会存在约一年的时间,这是由于人脑产生的荷尔蒙所能维持刺激与兴奋的时间大约为一年。那么,一年后这两个人的爱,便掺杂了更多的东西,例如亲情、责任、依赖......
所以,我们常说感情需要维系,而维系的一个个节点就是对于爱情、对于生活的仪式感。有了仪式感,每天便有了刺激点,人便会有所期待与渴望,生活才会在平淡中获得幸福感。
但是,仪式感并不等同于“多花钱”。
拿婚礼为例。女生为什么想要场婚礼?是因为在婚礼上,女生是唯一的接受众人瞩目的女主角,是因为这满足了女生从小的童话故事的梦想,这是个隆重的仪式,预示着从此后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是女生为自己日后生活争取的“好兆头”。
这场婚礼,有能力的可以把它做成世纪婚礼;经济水平不够的,也可以费心思、低成本的让婚礼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我曾见过一对中年结婚的夫妻,男人没有足够的钱为媳妇办一场热闹的婚礼。但是,他知道他媳妇喜爱玫瑰,所以他托人从印刷厂购买了一批宣纸,自己又低价买了几桶颜料,将宣纸涂成了红色。然后他跟着手巧的邻居学折纸,硬生生的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为她媳妇折了两千九百九十九朵玫瑰花。结婚那天,新郎新娘穿得都很朴素,但是让所有人难忘的是,粘满结婚场地的那一朵朵永不凋零的玫瑰花。
相比之下,叮当的婚礼仅仅称得上是走个结婚的形式,而并非是仪式。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会害怕。害怕自己莫名的孤独、害怕突如其来的不安全感。
我们用仪式感来增添生活的乐趣,用仪式感为别人创造美好的回忆,更是来消除自己内心的不安。
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我们都需要仪式感来一遍一遍的肯定自己在在意的人心中的位置。
因为我们知道,仪式感这东西,需要用心。爱你的人,定会为你想方设法的创造仪式感。不爱你的人,你再怎么要求,他也不会明白仪式感对你来说有多重要。
所以——
爱我,
就请给我足够的仪式感,
让我们在平凡的浪漫中,
互相成就彼此有趣的灵魂。
没有仪式感的话,
对不起,
我也一点都不想和你共度此生,
走好不送~
最后的最后
愿你有酒有肉
愿你拥有三五好友
愿你在尘世安稳
愿你于平凡中获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