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说女性的选择决定了民族的未来,女性的堕落导致了社会的堕落——这种推卸责任的说法我不认同,觉得他刚好说反了——女性其实没有决定性的影响力,她们恰恰是容易受影响的一方。
近年离婚率飙升,而且74%都是女性提出。这和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以及独立程度有关——经济独立让女性有能力养活自己,所以对婚姻中的不平等现象比过去的女性接受程度更低。在我看来这不是什么问题,反而是社会的进步——现代社会讲究的个人自由肯定也包括婚恋方面的权利,所以过不下去就离婚不失为及时止损的好办法,起码让自己可以有机会寻找更合适的人,就算自己一个人过也比忍受糟糕的婚姻强。我想说的是,在感情问题上一开始就采用交易的眼光来看待,能够避免走到这一步,在各种选择上也能作出更明智的判断。
之前看到一位女性发贴抱怨男女婚前婚后的状态:婚前男人上班,女人上班;婚后男人上班,女人要上班生娃看娃做家务陪作业照顾双方老人……俨然一个免费子宫加奶妈保姆家教。所以女人为什么要结婚呢?如果结了婚,这样的婚姻还有维持的必要吗?
我心想她说的好像哪里不对,似乎有什么重要的东西被省略了:男女婚前都只顾自己上班,那他们是怎么结婚的?女方会嫁给一个婚前除了上班,什么都不做的男人吗?男人除了日常上班不用追求她讨好她吗?比如时常请吃饭看电影,逢年过节送礼物,还得选得称心如意不能太便宜,更不能冷落了她的父母家人乃至闺蜜朋友;平时当免费司机招之即来呼之即去,陪逛街当人肉提款机加免费搬运工;还得懂情调会浪漫,女方生气了要主动当撒气筒,无论什么情况都要先认错再好好哄;事成之际还要负责婚礼事宜,准备彩礼红包……总之为了娶个媳妇,男人几乎把自己当孙子看待,就这样还可能成不了,最后人财两空,乃至无数的时间精力也一并浪费——没有如此的诚意和付出,女方敢安心地把自己嫁给他吗?
所有这些被一个简简单单的“上班”就一笔带过了——我相信她不是选择性失明,而是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因此不值一提。在她看来自己都嫁给他了,就已经对得起这些付出,因此并不欠什么。可单单“结婚”这件事本身其实没有意义,人们之所以结婚,看重的是“婚姻”这个名义背后的实际事务:生育、养育、教育、家务、养老、陪伴……女性的不满不就在于男人把结婚当做任务完成,从此不再付出了吗?这对女方也一样——出嫁本身并不是付出也不是结果,嫁了之后的实际事务才是——结婚仅仅是共同承担的开始。因此婚姻事实上代表了这样一个没有明说的传统交易,或者叫契约:
男方婚前要积极追求和付出,满足女方的物质需求和情绪需求,并且婚后继续提供物质保障;女方在婚后要为男方生养后代,并照顾男方一家人的日常需求。“结婚”这一纸证书也好,仪式也好,仅代表契约正式成立生效,而不代表契约完成,毕竟是一辈子的买卖。只是把自己嫁掉就当完成交易,觉得婚后自己应该继续享受婚前的状态,这种想法既不现实也不公平。一部分女性因此离婚就源于婚前婚后的状态落差让她们心理上难以接受,觉得一结婚对方就像变了个人,肯定不爱自己了,甚至认为被男人骗了——她们把婚前被追求的待遇当作常态,认为男人的承诺就是指这种状态会延续一生,当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后难免失望。
而对男方来说,追求时期的付出是一种非常兴奋和紧张的异常状态,他的注意力全部都在女方(及其身边的人,尤其是异性)身上,可有限的精力决定了这种状态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无论他嘴上说得再好听也是如此——毕竟生活还得继续呢,再火热的激情也总归得回到平凡的日常。女性朋友们大概难以理解求偶竞争对必须主动出手的男性来说是多么巨大的压力,以及在这种压力下男性能够作出多么异常的举动——这未必是爱情,可能仅仅就是压力下的焦虑反应而已。这种特殊状态从追求开始,确立情侣关系后仍在持续,直到结婚才算结束——他认为自己的努力付出终于换来了一纸契约,总算可以放下疲惫的心来歇一歇,回归正常状态享受女方的付出了。可他这根紧绷的弦刚一松弛,敏锐的女方立刻就能感受到冷落,觉得他没那么在乎自己了,于是矛盾就此发生。
当然现代社会的婚姻比古代更自由,现代女性大多也要工作养家,因此这个契约的内容也必须得与时俱进因人而异,比如男方婚后不能把家务和看娃这些事全扔给老婆,分工最好依照收入的反比来定等等。但这不是我要讨论的重点,我要说的是如何理性看待感情和婚姻这门交易。可能有人觉得我拿部分女性说事是在偏袒男性,但并非如此,这种理性的眼光无论男女都该具备。
不过我暂时先写到这里,至于后续要看热度如何,欢迎大家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