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开学日。
谈谈自我意识。早晨在朋友圈上传照片,此后整日反复回味配文,揣测好友观后感。主体很难有勇气去推敲自我在他人眼中的平庸,但迈开这一步便前路坦荡。他人眼中的我应该是如何的?就姿色而言,挺拔但五官过大,皮肤粗糙,肌肉纹路不佳;就气质而言,爱出风头,欠缺察言观色的意识,说话大声,不注意时身形粗鲁,体味暗涌;若谈学术,对专业缺乏耐心,停留于对信息获取的快感;谈吐,用力过度。
说时间意识。学期内,当下是为未来而活的。我操心:下一节课要准备什么材料?下学期要选择什么课程?其实几分钟就能思考明了的问题,我纵容它拖垮几小时甚至几个月的注意力。现在是22点27分,入睡前的每一分钟,似乎不在学习既是浪费。
一不小心,两天没写日记了,一部分是出于反思的恐惧,一部分是源于思想与感官的粗糙,让一日在混沌中过去,抹平海啸,更别说微波。其实呢,思想在洗澡的时候来,在打字时候来;综上所述,在与自我对话时来。
早晨学习C程序设计。对张扬的学弟学妹们啊,我嫉妒的很。与“C小程”相比,这门课程更强调计算机工程师的内核——自主学习。这次课是结构的入门,仅说说上课时的粗糙想法:结构体中每一个变量的形式与不同类型的文件名有极高的相似性,均来自“名称.数据类型”的结构;而结构体学习的难点可能在于它不同定义形式与位置的正确性与功能性,这需要对于其标准形式与定义目的的理解;而结构体中每个变量的指针也是我尚懵懂之处。
亦学习了实变函数导论。实变函数的核心是集合论与测度论。黎曼与勒贝格积分的不同在于,黎曼的“基”取为均匀的原定义域;而勒贝格的“基”为值域,从而对逆函数进行积分。不过当下我还没有遇到证明后者优越性的例子。这节课主要介绍了集合论,基本知识只作复习,难点在于级族的上下极限、单调性(包含关系)。若将每一集合视为一个抽象的“元素”,它与分析基础中数值、函数的单调性、收敛性可类别,差异在于测度的不同。我们的主要例子是对{{m/n}}的讨论,切入点在于n=k的集合包含于n=kl的集合,得到单调性,继而引出收敛性。
午后习科学计算。同学向老师反馈意见的语言缺乏尊重。言归正传,科学计算是一门极其实际的学科,我们讨论的是运算者(人或机器)的运算效率,包括速度与误差。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离散化,模糊化,质量是递减的。而误差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觉察有限。暂时的难点为,我对matlab一无所知。
夜晚练武。拖延是运动缺乏,一旦开启却极易过量,可能因为内分泌的奖励。武术考验人全身的控制力,肌肉总是绷紧,不似爆发力训练时可借助惯性作弊。
根据记忆曲线,我的学习计划是:第一天预习书本或课件,第二天听课,第三天绘制思维导图并完成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