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神,距离武汉疫情爆发已经一年有余,但那份浓浓的情谊一直萦绕在心头。
疫情期间,我家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是我母亲闺蜜的儿子。他的母亲王阿姨是当地医院的护士长,这次申请驰援武汉,家里没人,就把她儿子小铭送过来了。
我很抗拒。本来就小的书桌,被人占掉了一半,本来的好心情都被浇灭了,只剩下怨气冲天。
“小铭,这几天好好吃饭没?”我路过书房,听见一个略微沙哑的声音。我推门进去,看见小铭正拿着手机和母亲视频。我凑了过去,看着屏幕里的人都不敢认。
原本齐腰的长发剪到了耳朵根,脸上透露着疲惫,眼睛周围一圈,都是护目镜留下的压痕,一棱一棱,深深地嵌进肉里,压出一道道的血痕,脸上也满是汗水。从我认识阿姨之后,她的样子就好像从未变过,而短短的几天,她就像是老了好几岁。
“呀,想想,这几天小铭就麻烦你盯着了。”阿姨看到我,伸出手打了个招呼。手已经被汗水泡得发白。
如果不是这熟悉的说话方式,我都不敢认。在我的印象中,王阿姨一直是一位善于打扮的人,出门在外,护手霜,防晒霜总是随身携带。她也一直是一个很乐观的人。再糟糕的事情,她也能够在苦中作乐,安慰身边的人。
“小王!走了!”突然传来一声急匆匆的呼唤。王阿姨留下一句匆忙的“有空再打给你”便挂断了电话,估计又去忙了。
小铭久久地看着微信的屏幕,没有出声。我瞄了一眼屏幕,发现他和他母亲的消息一直是小铭这边很多,他母亲却回复得很少。
那一整天,小铭再没有说过一句话,比前几天更加沉默寡言。
大概是想妈妈了吧。
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有无数的医疗工作者奔赴前线,而他们的亲人在后方思念着他们。我想起在医院里看到的南丁格尔的介绍,她说:“我注定是个漂泊者。为了我的使命,我宁可不要婚姻,不要社交,不要金钱。”
我想,这就是红十字的精神,一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纵使岁月无痕,人间亦有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