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我们都在自己的少年或是青年时期,有过美好的幻想,幻想自己是公主,是王子,在世界面临危机之时,成为一个勇士,拿起宝剑利器,拯救人类。那是一个自我构筑的美好世界,那里只有正义与邪恶,只有平民与英雄,但我们在成长之后,便会失去对那个世界的吸引力,毕竟我们都知道,那是一个永远不会出现的梦幻天堂。对于这部电影中的两个女孩,宝莲和朱丽叶,她们富有想象力,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她们的梦幻天堂却成了最终把她们推向罪恶深渊的刽子手。
从电影的故事情节来看
电影题目名为《梦幻天堂\罪孽天使》无论是哪一个题目,都有一种遗憾,天堂固然是美好但却是一种梦幻泡沫,而天使代表着善良与爱,但却又是罪孽深重的,所以最后两个女孩的悲剧在题目就给了暗示。
那是一个和平的年代,在那个信仰基督教的纽西兰平原市,一所叫坎特里的女子学校里迎来了一位新生:朱丽叶。
这是一个家庭背景很好且很有自己思想的女孩,敢于当面指出老师的错误,不被束缚于条条框框之下。而宝莲是一个比较安分的学生,老师所要求做的事,总是显得十分顺从,因此在见到朱丽叶之后,就有了个不错的印象。
她们友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是在宝莲去往朱丽叶的家之后,作为第一次去朱丽叶家,显然与宝莲自己的家是完全不一样的,看到朱丽叶的爸爸妈妈,从穿着、举止、谈吐看上去都是地位较高,身份较为贵重的人物,所以进去家门那一刻就可以看到宝莲的自卑,但是这种很快就被朱丽叶的热情所打破,朱丽叶播放着宝莲最钟爱的马里奥的碟片,并与之翩翩起舞,之后,她们又一起捏起了她们所幻想的第四世界的各种人物,可以说从那开始,便是她们美好幻想世界的开始。
她们不断的充实自己所塑造的世界,表现最为强烈的就是在真实世界中,当收到各种东西的束缚时,比如宝莲被要求去看心理医生,或朱丽叶养病时得到医生的问候时,她们便会生出一种幻像,那个第四世界里的查理或迪龙为了保护她们不受伤害,又或是听从了她们的指挥,把所有对她们不利的人都给杀掉。这些东西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表现得最为明显的就是来自两个家庭的的教育方式。
朱丽叶身在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博士,母亲是在婚姻辅导会工作(其实这是一个无比讽刺的,因为后面她就连自己的婚姻都经营不好)。而宝莲是一对再普通不过夫妇的孩子,母亲是一位家庭主妇,父亲是搞海鲜推销的,她们的家庭一部分来自父亲的工作,一部分来自家里的寄宿生,所以相对于朱丽叶的家庭来讲是比较贫困的。但是宝莲的家庭却是温情的,父亲幽默,母亲勤劳善良,特别是对宝莲,总是不住的关心,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对宝莲太过束缚,从而在宝莲眼中一种爱成为了恨。
但宝莲出生于这样一个家庭是极其幸运的,简单幸福,但在见过朱丽叶富丽堂皇的家之后,她开始变得自卑,母亲在朱丽叶面前叫她依芳时,无比的嫌弃,仿佛被别人知道什么秘密似的,特别是在朱丽叶面前,而父亲在说出自己职业时,她赶忙补上一句,他是经理。所以每一个细节,包括想成为朱丽叶家庭的一员都表现了这个女孩对自己所处家庭的不满。
一个缺少家庭之爱,一个渴望有一个条件较好的环境,而两者的遇见可以算是一个互补。但是这两个家庭的教育方式还是存在问题的,就像朱丽的家庭,虽然条件非常好,但对女儿的关心与爱却总是停留在表面,朱丽叶作为一个比较恋家的女孩得了肺病,把她一人留在医院,让护士看护,父母两人离婚之事对其隐瞒等,一切在以“为你的健康着想”来作为最好的关心与爱。所以,朱丽叶的内心是收到极大打击的,她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无法接受的状态,整个人无比消沉,而这更给她在梦幻世界中的美好形成了对比。
总的来讲,这两个女孩最终走向罪恶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处于一个女子学校,对于异性的了解少之又少,且在那个年龄段对爱情的好奇心,还有是来自家庭的教育方式,束缚与自由,以及对于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的正确处理方式等,当然,最重要的是两位女孩对于自我认知的不够,从而陷于美好的幻想而无法自拔。
电影里的许多情节是通过对比而给人带来冲击与震撼。比如:开始,宝莲或许是一个在学校里还比较受欢迎的女孩,见面都会与大家打个招呼,在圣诞节,家人各自高兴的交换了礼物,宝莲很高兴收到了母亲的一本日记本,并在第一页写下了自己的新年愿望:对别人更宽宏。但是在一年之后,看到的是她一人愤怒地走过校园,对他人不理不睬,同样她在新的日记本上写下的新年愿望是:吃喝玩乐吧,或者明天便会死掉。可以看到她的心理状态已将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对于朱丽叶也是如此,从无比天真到一个脑子里都是充斥着血腥的女孩,其实她已渐渐迷失在自我的梦幻天堂中。
她们的结局似乎有点出人意料,但是却是她们的幻象达到了顶峰,她们已无法分清现实与虚拟中好与坏,连最亲的母亲,对她们来说,阻碍就该死亡。
从电影的镜头来看
整个电影想表现的是这两位少女心里状态的一个变化,所以在镜头上也花了不少功夫,在电影的开头,近景与远景的交替结合拍摄展现了这个城市的美好,但是随后一转,镜头迅速转向了俩人的急速奔跑,急促的叠加画面加上极度恐慌的尖叫使整个画面顿时就紧张了起来,给前面那段闲适的画面造成了冲击与反差。
在这段中,且叠画镜头与闪回镜头交替着出现,美好的画面充斥在两人的奔跑之中,使得两位少女的情感起伏显得尤为突出。
另外,在朱丽叶得知父母要去伦敦而把她一人留下时,朱丽叶感觉自己是被抛弃的,所以导演在此时用了用了俯拍,从较高空中往下拍去,且在一个山丘上,周围又显得无比空旷,再加上拉镜头与推镜头以及移镜头的组合蒙太奇手法,上升与下坠,压迫与超越,把朱丽叶的那种不安与恐慌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把她衬得无比渺小。
整部电影注重表现人物的心里,所以,心里蒙太奇运用得较多,在人物的特写方面还是较多的,比如宝莲与朱丽叶的脸部特写上,她们的喜怒哀乐,特别是表现在怒方面上,光效色彩是比较丰富的,逆光、顶光、侧逆光、底光接连运用在两个女孩的眼神上,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女孩阴暗心理的一面,渲染了女孩心理变异过程的氛围。
从电影的色彩来看
电影对于比较美好的事物都采用了暖色调,无论是开头所描绘的那样一幅祥和与宁静的纽西兰平原市,还是在表现两位女孩的嬉戏玩耍时,色彩明丽而暖,丛林,花儿、流水各处都生机盎然,这也暗示着两位女孩的纯洁美好。但随着故事的发展,会发现色彩逐渐趋于冷色调,女孩心理逐渐变得阴暗,所以给人的一种氛围也是较为阴森恐怖,偶尔会有一些色彩反差,只是都是出现在女孩们的“第四世界”中,那个梦幻天堂,对她们来说,只有那里,才是真正属于她们,才是真正的理想世界。
从电影的音效来看
整体来讲,整部电影都是充斥在一种意大利式男高音的乐音之中,时而欢快,时而激昂,时而忧郁,时而深沉。标示效应首先是给这座城市下了一个定义,以及一直在强调的基督教堂。给那个时代那个城市做了特殊的解释,也给这部电影交待了背景。电影里关系着一个意大利的男高音歌唱家,马里奥。这可以说是一个隐含的线索,马里奥是一个十分自由的人,这样恰好给了她们一个交集点,也是一个她们维持友谊的一个共同兴趣所在,马里奥的歌声让她们兴奋,即使在丛林中,她们表现出了她们作为涉世未深的十五岁孩子的天性:可以无拘束的脱掉衣服,无忧虑的在丛林中奔跑歌唱,即使遇到一个农场主,也毫不忌讳。
在她们俩的幻想世界中,音乐总是欢快的,那是个顺从她们一切地世界,所以真实世界里的阻碍她们都要铲除,即使是自己的母亲也是如此。音乐似乎是以一种欢快来展示两位女孩的兴奋与好奇,同时也反衬出她们逐渐走向悲哀。
电影中蒙太奇手法
电影中运用了大量的隐喻蒙太奇,电影的开头出现了基督教堂,而独白中似乎又一直在强调着基督教,在基督教的教义中有提到:当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贪恋别人的妻子和财物等,但是,这一切在这部影片中,女孩们或是他们的父母都有触犯了,宗教上是对其的一种不可原谅。
其次是出现过的独角兽,寓意着纯洁,对于两位女孩来讲,她们的友谊至爱情都是纯洁的,但这又是无法被接受的。
除此之外,还有心理蒙太奇,女孩们的心理活动是极其丰富的对于第四世界,她们只能进行心灵上的对话。当然,对比蒙太奇也频频出现,一年中的变化,通过宝莲的日记以及对她母亲的态度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