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喜欢做家务吗?
你做家务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呢?
说起做家务,可能大家会想到家庭主妇的牢骚满腹。
对我而言,做家务其实是一种“疗愈”,是一种自我放松的方法。
且听我细细道来。
这个女人“有点懒”
说懒呢,其实是我并不喜欢做家务。
我一个人住的时候,我会感觉做家务这种浪费时间的事,能省则省。所以,我可能一个星期在休息时才会打扫房间。一周洗两次衣服。
对于一个女生而言,可能真的有点“邋遢”。
其实这样的选择,源于我的价值观。
我的潜意识里比较没有“自我”的,所以只供我一个人使用的空间,我觉得乱一点,我能接受,就没必要花时间去打理。
但是,如果是公用的空间,我就不能容忍脏乱。
在公司里,公共走廊里的一块纸屑,我一定会捡起来,扔到垃圾桶。
而自己的桌面乱一点,又觉得无所谓。
我认为在资源配置上,为了大家的利益而付出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才是更有意义的。
而在私人空间里,这些消耗其实是无谓的。
我不知道这个逻辑是不是我在为自己的“懒”找借口。
但如果要让我打扫教室,我就会很积极,很认真,很勤快,我会用钢丝球+毛巾把每个纸篓里里外外都擦干净。
即便是在合租的员工宿舍,我也是每次擦干浴室地面的那个人。
不用做家务的“孩子”
现在,我和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
之前家务都是婆婆一手包办了。婆婆是典型的农村家庭妇女,勤劳,节俭。
只要在家里,就能找到干不完的活。但她总是一边干活,一边唠叨。
其实我非常能理解。因为她把家务看成“不得不做”因为她没有出去上班,没有去赚钱,所以只好在家里料理家务。
她总认为在别人眼里她是不用工作的“清闲人”,但其实大家也并没有这样想。所以每个人都是被自己的思维所局限。
这几天,婆婆出去工作了。虽然辛苦,但感觉她像重获了自由。
可以赚钱,应该也挺有成就感的,在这个18线小农村,每天有200-300的收入,已经让我羡慕了。这几天也听不到她的唠叨了,甚至还有点想念。
我知道邻居们偷偷取笑我,说我是孩子们的“姐姐”,长不大的孩子一样。
如今,我变成了每天送娃上学,回家做家务的“宝妈”(我在线教英语,做社交电商,保险经纪),
当然或许这是绝大多数的宝妈生活原本的样子。但对我而言却非常新鲜和有趣。
我确实是个不太会做家务的人,坦白讲,就是做得少。所以我之前没发现,做家务真的是件特别疗愈的事。
1.我觉得再也没有什么事比“做家务”更能直观有效地看到成果。
与做个excel表,写个策划案,衔接一系列事务等相比,扫地,擦桌子,把衣服晾在太阳底下,或整理到衣橱里。
这些简单的动作更能带来直接的视觉刺激,能够让我们获得即时反馈的成就感。
而且,接触手中这些实实在在的工作,衣物,能够让整天面对着电脑鼠标键盘的我们,有一种实在感。深刻的体验到活着的感受。
不用虚无缥缈的胡思乱想,也不会为眼前看不到的事情焦虑。
做家务,对我而言,就是最容易获得的“小确幸”,简单的,小小的,确定的幸福。
2.做家务的时候我通常会选择听书。
听书,也是做家务最美好的部分之一。
最早是听喜马拉雅上的樊登读书会和逻辑思维,甚至有时是佛经。
现在是得到,樊登读书,易效能时间管理。还有喜马拉雅上的很多其他音频。
听的时候感觉有趣有料,即便是有不能很快理解的内容,也不去纠结。
相反,比起拿着笔一字一句的去听,做家务时听书,更能让我专注理解书中的内容,放开思维去联想。没有压力的时候,思维才会更活跃。
很多时候,边做家务边听的内容,让我日后很久都还记得,在脑海中时时浮现。
3.把房间打扫干净,为他人服务,能够给我成就感。
婆婆在做家务的时候,我选择让她去,因为她做家务效率比我高。索性我也可以省下时间做对自己更重要的事。
(其实我做了婆婆也还是要唠叨,让我用她的方法来做。这让我有心理阴影,感觉自己做什么都不对。)
而且婆婆也总是很客气,什么都不让我做,结果又说我什么都不做。哈哈哈。好在我脸皮厚,自己不做,随便她说。
其实我不想被要求去做事,更喜欢发自内心的去做,喜欢在其中体验正念,每洗一个盘子,一个碗,感受水流和洗洁精的清香,为大家多做一点小事。
这样的体验,比赚钱养家更能带来踏实安心的感觉。
其实打工或创业赚钱,很难在视觉上产生效果。通常我们赚来的和花出去的钱,都只是账单上的一串数字而已。
所以有时真的会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用时间去交换来的这些数字,是否真的对我们的生活有意义,反而会在不赚钱和不能陪伴孩子中间患得患失。
总之,通过做家务,安抚了我的心,安抚了我紧张的神经,虽然生活的依旧苟且,不过感觉心情明朗。
很奇怪的是,这几天花了平均每天2小时的时间做家务,我反而觉得做其他事情的效率提高了。
这一点,让我颠覆了以往的认知。看来我要继续认真体验“做家务”带来的疗愈,说不定能让我有质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