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期答辩,答辩的过程不好也不坏,评审委员提出的问题都非常深刻,但不知道为什么,我没有按照他们的建议更改我行为习惯的想法,可能是源于我自己对这次答辩没有那么看重吧。一直以来,除了需要表现自己的地方,我都觉得不要为了证明自己而去做一些努力,失去了做事情的初衷。这么多年,在父母的压迫下,我很多次都想去证明自己我可以,证明自己我不是你们想的那样,每次越想去证明自己,越不会得到重视,反而专心把自己的事儿做好,得到自己的重视和认可,更能让我找到真实的回报。这可能源自于不自信的心态,在很长的一段人生里面,每件事情都需要别人觉得可以了我才认为自己可以了。实际上他人对你的看法大部分都是片面的,能够真正理解了解你的人,很少,用一个片面了解的人看法来决定自己的行也是不理智的。想法到了这里,就沉下头好好做自己的事情吧。在这里记录一下自己的一些教训:嘴巴真的是一个神奇的组织,经过嘴巴说出的那些深藏于心的目标,在从嘴巴出口的那一刻就会褪色不少,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失去色彩,对他也会逐渐失去兴趣,慢慢目标就被作废了。因此以后,想要做的事情在完成后再赋予它可被说出的机会,不然就藏在心底,好好做。
后记:在听歌的过程中突然发现我对一直幻想和追求的一件事物,其实我对他的了解基本等于0,很奇怪,那我这么多年憧憬和幻想的到底是什么呢?或许每个人心中都存在一个完美的理想状态,这个完美理想状态需要被寄托在具体的事物上,越是虚无的事情越能被描绘的完美。我一直都有一个非常坏的习惯,就是喜欢抽象的事物,讨厌具体的事物,越是对抽象的生活和人喜欢,越讨厌自己正在经历的和身边的人。事实上对于那个抽象的生活状态和目标,我对他的了解基本为0,他需要多少物质基础、需要多少精神付出、出现意外情况可操作性有多强、需要什么样的生活习惯都没有好好思考过,抽象的那些东西万般好,现实的东西总有不好。这个习惯要改,具体如何改,要深入的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