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一行在中国农大校长孙其信、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河北省人大副主任王刚和邯郸市委书记高宏志、曲周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凡等领导的陪同下,深入到曲周县安寨镇前衙村视察中国农大在该村设立的科技小院,对中国农大师生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的创新和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在前衙村科技小院,武维华听取了小院院长——农大2017级专业硕士研究生王晓奕同学对科技小院的详细介绍。
武维华详细询问了小院所在院落的来历、人员配备情况、对农民进行农技普及的情况,还到农大教授李晓琳所住房间查看。武维华风趣地对王晓奕说:“一个在校生就当上院长了,不简单啊!”一句话引得现场一片笑声。
科技小院是中国农大为解决我国农业科学技术“最后一公里”现实问题的一个创举。中国农大师生2017年开始驻进有着“葡萄之乡”美誉的前衙村,这是中国农大在曲周县组织建立的第三个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小院。
农大教授李晓林带领研究生长期驻扎在该村,与葡萄生产一线的农民紧密联手打造葡萄创新产业,促进实现农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的乡村振兴战略。
在视察现场,作为指导老师的李晓林教授系统汇报了小院的情况。为进一步推动高产高效技术的大面积应用,县校共建“万亩小麦-玉米高产高效技术示范基地”,师生深入农村生产一线,开展自下而上的技术创新,在全球首创集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 “科技小院”服务模式,开展了零距离、零门槛、零费用、零时差的“四零”服务。
自2009年在曲周成立全国第一家“科技小院”以来,“科技小院”模式从曲周走向全国,目前已在23个省市发展到121家。2016年9月,“科技小院”登上国际顶级刊物《自然》杂志,获得了国内外专家广泛认可。
李晓林教授是全国科技小院创始人之一,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津贴,李晓林还兼任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常务理事、专业委员会主任等职。
武维华十分关注科技小院的人才培养问题。他指出,科技小院开创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非常好,既探索了农业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又有效地解决了小农户生产条件下科技人员与农民脱节、科研与生产需求脱节、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而导致的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瓶颈。
武维华对中国农大师生扎根曲周45年治理盐碱和在新时期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给予高度评价,鼓励农大师生以老一辈农大人为榜样,继续扎根曲周大地,弘扬“爱国 奉献 科学 为民”的曲周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为国家现代农业发展、为服务乡村振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视察期间,前衙村党支部书记龙书云向武维华简要汇报了前衙村的基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