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品尝到了生活的甜
初二5 唐诗涵
彩墨点染,多见留白。我执着于水墨画的纯然古朴,着迷于它的淡雅宁静,幽长意蕴,沉醉于它给我带来的甜。
幼时与国画的初见,是那样自然。老师于宣纸上走笔,朝墨丹青渲染出山水间的悠远云雾.小巷里的斑驳屋瓦,远山如黛, 近水合烟。那一瞬间,清雅的墨香触动心弦,我已沉浸于画中。
此后,我与国画日日相伴,或在熹微的晨光中,细细听老师的指导,勾勒眼前的枯荷;或在暗香浮动的黄昏时,掬一抹晚霞的橙黄混入墨盘,绘下梅的凌霜傲雪。
但,与墨色相交的过程终是不爱本易,协调构圆,浓淡搭配,经历了室无数次的失败,我还是会不出水黑画的生机,前不久一场国画比赛的落选,更让我心里顿尘荒草。低头看向自己的作品,墨色的浅条杂乱无章,拧作一团,像晦涩而贫瘠的诗句。我竟看不清水墨的意蕴。
秋风吹拂流云,云间是淡淡的哀愁。我再次迈入水墨的一方天地,得意于老师的鼓励。她见了我,只温和地揽我至桌前,于一方宁静中提笔、点墨,调色、落笔,一棵墨色的老树在宣纸上悠然挺立,于焦浓重淡的墨色变化中生长出枝干。再于枝干上点几片墨叶,墨树好像立于百年的沧桑里,与我们共享着室内的淡雅宁静,这不正符合那次比赛的作画风格吗?
老师搁下笔,说:"老树的古朴须经光阴的消磨,国画的意韵蓄于留白",她轻抚我的头"你的画很有灵气,不要放弃,我期待一个不一样的你。"
老师的话,像一股暖流,涌进心房,我的老师不喜欢夸人,但她却鼓励我,激励我继续努力。我自然没有辜负老师对我的期待,每日沉浸在墨香的怀抱中。终于,再又一次国画比赛中,我拿了奖,心中涌起一股独特的甜意。
回到家,我拿起奖杯下的一叠宣纸,那是数年来我早已不在意的作品。从刚学画时的简单线条,到逐步提升时壮阔的山川湖海,再到尝试突破时纷繁的花树虫鱼,看看这满含热爱的笔触,我心中涌起了与先前不同的甜意,是对国画的热爱,是一份古朴,一份传承。
水墨之韵浸透心灵,我又一次拾起画笔,于方寸之间会下追逐热爱的画卷,会下生活中无限的甜意。
2.这才是青春
初二5 唐诗涵
空山花落,月影徘徊。阵阵墨香在心中掀起层层涟漪,探入浮光,又逢那朵朵兰花旁的古朴小院,思绪浸入那花动的墨香中。
幼时,我总喜欢躺在院中的大摇椅上,一边摇晃一边欣赏爷爷的新画作,那时还不懂事,读不懂画作下爷爷那饱满的笔触。
云卷云舒,光阴在笔尖下情然离逝,空中已有了一抹江晕。看着眼前毫无生机的墨兰,心思早已飞离。钟摆一声一声地敲在钟壁上,更显烦燥,我如坠深渊。
模糊的轮廓逐渐清晰,是爷爷!他看着我的画作,笑看摸摸我的头,提笔,蘸墨,又顿了一下,时间仿佛停止,钟摆的搭搭声也好像放慢了脚步。
忽地,爷爷大手一挥,笔酣饱墨,一笔一画,大气狂澜……一个"静"字跃然纸上,摄人心魄。
日暮月升,我忽然明白了什么。伴着月光,我看清爷爷眼中的热爱,是他对墨香,对传承文化的理解。一笔一再中,藏着一寸一隅深沉的光
轻风吹拂流云,看看眼前的宣纸,爷爷那刚劲的"静"字,我明白,唯有静心,才可成功。我又拾起笔指尖微重,笔头便落入纸张;我又轻轻抬起,笔头便如在纸面舞动跳跃般飞过纸面,墨香在笔触间流动,笔下的画作,终于有了灵魂。斑驳的屋瓦,古色古香的小巷,远山如黛,近水含烟,翰墨丹青间,一幅悠长意蕴的画作跃然纸上,伴看爷爷写的"静"字,我终得了道理。
水墨画的意蕴在于留白,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共同的文化瑰宝,传承,不仅仅指意义上的传承,还有传承中我们对文化的感受,体会与理解。
看看眼到的画作,我有了兴致,在抽屉里翻出了以前的画作。从开始学习时简单的线条,到慢慢领会时古色的小镇,再到突破时纷繁的花鸟鱼虫,看看这些满舍热爱的笔触,我才庆幸,自己没有放弃。成长路上,难免有磕磕碰碰,但唯有我们屏弃烦燥,多一分静心,多一分热爱,方可在这漫漫人生路上,找到方向,追逐梦想。
水墨之蕴,伴我前行,我愿在这一方天地间,会下自然中的无限趣味,会下青春成长中的热爱与静心,会下传承文化中的源远流长。
饱含热爱,静心宁神,这才是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