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无处安放的“爱”

“分享健康,共享爱”,这里是合一心身健康学院。

昨天我们分享了表达爱很难的动机之一“害怕失去”,今天我们来聊聊另一个心理动机“害怕被吞没”。

或许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

在亲密关系当中,我们渴望对方的关心,却在对方真正靠近的时候百般抱怨。

希望另一半能够全然的信赖自己,但是因害怕ta的依赖变成控制而常常保持距离。

希望与ta白头偕老,却对婚姻有莫名的恐惧。

朋友说,老公对自己很好,上下班包接送,要是自己生病了,请假也会在家陪着她,家里大小事情全部都要问过自己意见再去处理。

被朋友们调侃是上辈子拯救过地球换来这么一个好老公。

然而,她却并不快乐,她不喜欢老公围在自己身边,该干嘛干嘛去呀,这样过多的关注,让自己感觉心累。

但是,当对方真正的放下她,独自去参加朋友聚会的时候,她又会有强烈的失落感,觉得自己又不被爱了。

她说:“我确实觉得很困惑,理智上,觉得他对我很好,但是总是忍不住要去对抗这种好,但是在他为此而离开的时候,我又特别难过。

我问:“当他那样对你好的时候,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她想了想说:“好像是害怕?”

“你在害怕什么?”

“害怕他对我太好了,我会离不开他对我的好,然后被控制,没有了自己。”

所以,她在爱里的表现纠结又矛盾,对方给出的爱不接受,不给的时候,又觉得是对方不爱自己了。

或许,很多人都会讲,接受爱有这么难吗?

但是我想说,接受这件事,对于某些人来讲,确实很难,因为“接受”对他们来讲意味着“交换”。

就是说,你给了我爱,那么我得给你些什么作为交换,或许是物品,或是更多的关爱,甚至有些交换,是自己无法给出的,比如自由。

与朋友探讨到这份感受来自于哪里,她说好像从小就有,与父母的相处当中就是这样的。

比如:妈妈许诺带你去玩,但是必须要以听话作为交换,这个听话就是,妈妈说怎么玩,就怎么玩;

可以给买你新衣服,但是没有自己选择的权利,父母说穿选哪件就是哪件;

学习成绩当然要好,还要做一个懂事,贴心的人,看到父母辛苦了,疲惫了,当然要自觉照顾,最起码也不要找事儿,否则会得不到爱;

所以,

我们只有在不需要妈妈带我们去玩,才可以拥有自己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的快乐;

只有不需要依靠父母给自己买衣服的时候,才可以拥有爱穿哪件穿哪件的自由;

也只有不需要获得别人爱的时候,才可以不用看别人的眼色,照顾别人的心情,被别人的意愿所绑架。

但是我们对爱又是如此的渴望,于是,爱就变得沉重了,像个烫手山芋,仍了也不行,拿也拿不住,无处安放。

每当有人对自己太好,就会触发潜意识中的“交换”开关,接受了ta的爱,就相当于我要接受ta对约束、控制,我就要满足ta的需求,否则我也会失去ta。

所以,又回到那个根本点:“我不值得被爱”。所以,拒绝了别人对自己的好,拒绝了爱情,也拒绝生命其他的可能性。

内心明明很需要,却反到让对方感觉不爱了,爱经不起这样的消耗,最终只能以分开收场。看到这里,如果你看到了自己的内心,或许可以坦然的告诉对方,你的拒绝背后的感受,相信ta会愿意倾听。

当然,要改变,更需要自己的成长,深入的觉察能帮助你认识自己,找到更合适的方式面对未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此文试图去屡清楚儒家的逻辑 心理学中有一个很意思的实验,这个实验当时是行为主义大师华生设计的,他为了证明人的情绪也...
    出走De娜拉阅读 410评论 0 0
  • 今天在班车上,看着天亮的越来越早,好像也睡不着了,全感谢风,天空很美,也就舍不得闭上眼睛胡思乱想了,倒不如眺望远方...
    神烦阅读 178评论 2 0
  • 育儿,这个永久被关注的话题,现在社会、各种育儿机构层出不穷,知识大爆炸,今天专家这样说,明天老师那样说,后天医生又...
    小小子琦阅读 168评论 0 0
  • 中秋节终于过完了,公司放假2天,第一天在家里收拾,下午朋友梅来了地接你我给她泡了一壶多年的普洱茶,洗一盘葡萄...
    董氏膏药邱姐阅读 16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