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苏小懒坐动车被两次提醒“管好孩子”,向12306投诉引起网友热议,其本人微博多达4507条评论,9.2万个赞,她触动了我们那根神经呢?是矫情的拷问还是无理的纠缠?
回顾一下事件的始末:7月22日,苏小懒带孩子乘坐高铁D7563次列车,还没上车,就在外面即将进车厢时,脚还没进车厢,在车厢口等待的男乘务员直接对她说:“把孩子管好了。”
对这个很突兀的问题,显然会引起情绪上的反感。尤其是孩子的妈妈,是一种绝对的冒犯:我人还没进车厢,你们咋知道我家孩子是调皮的熊货呢?
这明显是一种对所有孩子的格式化和一棒打死的思维!是机械的工作教条。没有对自己工作范畴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来实行。尤其要不得的是针对容易冒犯条规的群体先行划归到坏的一面,认为所有的孩子都必须提醒和警告。作为乘客的心里,当然是比较难接受的。
像这种工作方式和思维在我们的身边还真不少。笔者曾经从福州坐火车去武夷山的检票口和出口,碰到过这样的情形:我们一行人是省团书记培训出行,同行的三十几人,有个刘姓书记,长得面窄肉横,身板腰圆,穿着龙纹缁衣,似如清朝狱卒。其实他是个乐于助人,心善帮扶的好小子!就是他,进检票口被警察指着手指带到旁边从上至下认真看个遍,要求他把所有的行李包打开逐一检查,未了还不甘心,再三盘问,满眼的狐疑,似乎没从他身上找到犯罪的线索就是不正常。十几分钟的时间盘问,我们都在等他,回来后我们都好奇,那么多人偏偏叫你问了那么久是你运气爆棚了吗?他简直哭笑不得!出站的时候,他依然有别于我们,警察照样叫他留下盘问。我们都叫他“留书记”。这种现象其实和乘务员一样的思维,先把这种装束和长相的人归到坏的一类人中,先入为主的判定是坏人系列,给你搜查盘问,要揪出蛛丝马迹。结果双方都很失望。只是他没有把这个不公进行投诉。
回到这个事件上来,她问乘务员什么意思,乘务员的回答是小孩子一般都会乱跑,你看好了,别让他乱跑,打扰到别人。这是什么思维和工作方式?况且在车厢里吵闹奔跑的仅仅是小孩吗?大人吵闹的也不少啊。还有抽烟的呢,按他的说法就都要提醒一遍了。所以她就回一句你这是歧视小孩。
如果按这位乘务员对小孩子的要求,就该如苏小懒说的那样,对所有的人都该提醒:不要大声喧哗,不要随地吐痰,不要大声打电话,不要抽烟,不要把脚伸到前面的乘客头上。这个显然乘务员不会做。
如果我们的宽容不给孩子,整个社会的氛围是一堵无形的墙包围了孩子的天性,把他们圈在大人的要求和苛责中,健康成长得天性就会被扼杀,这种无形的敌视是一把无形剑,斩断的是天性的自然和健康的心性。
正如苏小懒而言: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既是家长和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课题。我希望可以提供自己微博却坚定的力量。
从此处而言,投诉就不是私下的泄愤之事了!而是对另外一种灵魂的拷问,是众多百姓难以开口却又心有委屈的一种呼应!
至少这个热议证明了一种进步,一种意识的上升,朝着束缚和自由的边角要求说法和挑战!
我们的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我相信在每个曾经被忽略的,或不经意的地方,都会长出自由和规范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