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这个副标题很吸引我。作为一个贫穷又忙碌的人,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看待和解释这个现象的。
全书出现频率最高的5个关键词分别是:“稀缺”,“带宽”,“管窥”,“稀缺陷阱”,”余闲“。
先来一一看看这几个单词在书中的含义。
“稀缺”,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拥有的比需要的少,结果很简单:人们会变的不幸福。对稀缺的感觉,取决于可用的资源和我们自身的体验。
“带宽”,即心智的容量,包括两种能力,分别为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
“管窥”,专注于某一事物就意味着我们会忽略其他事物,也叫“隧道视野”。这一词语指的是人们的视野会因稀缺问题变得狭窄,形成管窥之见,即只能透过“管子”的孔洞看清少量物体,而无视管外的一切。
“稀缺陷阱”,就是某人的行为有助于稀缺形成的一种情况。更宽泛的说,稀缺陷阱并不限于实物资源的短缺。它的根源在于对资源的错误利用,从而出现了实际的短缺。稀缺陷阱就是一直在落后一步,一直在偿还上个月的支出。用这种方法管理并使用资源会让我们感觉所拥有的资源变得更少了。对稀缺进行放大的行为,就像复利一样,会使最初的稀缺变本加厉。
”余闲“,就是我们在拥有很大空间,不存在稀缺心态时的产物,也是我们在资源丰富时进行资源管理的特点方式。
那么贯穿全书中的这5个关键词是什么关系呢?
(借用网上的这张图,更加直观明了的表达这几个关键词相互的影响和关联。)
任何形式的稀缺都会直接影响带宽,使带宽变窄,而宽负变窄则影响人的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也就是会降低人的智商。如果我们是在带宽变窄的情况下,即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低的时候去做事情,更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和选择。
稀缺和带宽变窄会让我们更加专注于当下的稀缺,产生管窥之见,忽视”管子“之外重要的事务。比如缺钱的人,总是一心想着如何去赚钱或还债,健康,家人陪伴这些重要的事情被忽视在一旁。缺时间的大忙人总是一心想如何完成满满的日程表上的所有事务,而忽视健身,储蓄等重要的事情。
管窥致使我们产生”借用“行为,不论是借用金钱还是时间。如此一来,我们用更低效的方式使用同样的实体资源。因为管窥和忽视,我们落入稀缺陷阱。
稀缺陷阱里全是到期未完成的任务,和代价高昂的短期解决方案,而其中的诸多细节,需要我们不断地回顾和修正。我们没有足够的带宽去制订挣脱陷阱的方案。做计划的时候,也没有足够多的带宽去抵御诱惑,坚持不懈。而余闲的缺乏,也让我们没有能力去应对和平息突发事件。由于我们无法在资源充裕的阶段利用宝贵的时间为未来创建出缓冲机制,所以事态进一步恶化。
我们日复一日的在与稀缺艰苦奋战,落入稀缺陷阱的同时我们陷入了贫穷和忙碌。反过来贫穷和忙碌又会让“带宽”变窄,陷入稀缺。
文中举了大量有稀缺心态的“穷人”例子。比如,如果定期以口服或注射的形式用药,就能预防糖尿病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但为什么许多病人不会遵医嘱服药? 比如所有农民都深知除草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在全世界的贫穷地区,农民们却往往不除草?在对父母养育子女的建议中,最重要的就是始终如一,为什么许多家长却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家长?
因为当大脑中装满了稀缺时,就没有那么多心思去想其他事情了。
那么,如何摆脱稀缺?
作者表示“稀缺的本质是没有余闲”,拥有余闲,我们就会拥有充裕的感受。足够的余闲可以让我们摆脱稀缺,比如有足够多钱的余闲,可以让人免于债务,抵消不理智决策或突发事件产生的负面经济影响。如果有足够多时间上的余闲,可以抵消因为拖延或突发事件引发的直接后果。余闲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缓冲机制,阻止事态的恶化。
但是作者也发现人的稀缺是始于余闲,始于充裕。即有余闲和感受充裕的时候,却大大的浪费了余闲,没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最终又导致稀缺的产生。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应对稀缺?作者给出了以下建议。
1.把重要事情拉入“管子”视野中。把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列入提醒之中。比如健身,理财,学英语,不应只是想起来的时候才去做一下,忙起来就忘记或者完全忽视掉,不管是自己列计划做任务清单,还是请私教,理财顾问或者英语老师帮助提醒这些事情,总之要把重要的事情放在你的视野之内。
2.让“疏忽”等同于“默许”。比如每个月的信用卡自动还款,自动转存储蓄。比如想保证一日三餐的质量,就不要买垃圾食品和零食放在家里,而是把冰箱和橱柜塞满健康的食物。
3.保持警觉。时刻的警觉对我们来说很挑战。但只有持续的警醒才能使我们有望逃脱稀缺。我们需要为管窥心态做准备,需要防止忽略情况的发生,为此提前做好充分的调查,安排好各项事务。
4.找准关联行动时机。比如在你专注于健身这件事情的那个时刻,抓紧机会,买张健身卡,请一位私教或者朋友监督,尽你所能的做到最充分的准备。那么,当有其他重要紧急的事务加进来,健身这件事情也依然不会消失。重要不紧急的事情,需要抓住时机立刻去做,并且做好充分的准备,不然拖延下去或许就进入稀缺状态中再也无心去做了。
5.节约利用带宽。利用带宽,就是要去分配我们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清晰而简洁的综合,是节约利用认知资源的理想方法。
6.在带宽充裕时行动。我们的带宽在一天之中也会有所波动。对带宽加以利用,要对各项任务的执行时间进行安排,而且设置最佳的顺序。
7.从富足起步,以余闲应对突发事件。打破”充裕-稀缺“循环的一种办法,就是将资源均摊,从而创造出长期的节制状态。在项目开始和进程中就该警醒自己对时间进行有效的利用,不至于截止日期之前陷入忙乱。在现金充裕的时候对钱进行很好的规划理财,不至于总是不够用。缓冲机制的构建需要在资源充裕时候进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防患于未然。
作者对稀缺的研究还在进行中,但是给到的相关信息已经足以让我来进行反思和警醒。
如果每天都觉得自己忙忙忙,没有时间,我是不是已经落入了时间的稀缺陷阱里?
如何从稀缺陷阱里逃离出来?警醒自己是否有效的利用了时间?还是在不断的拖延,借用现在及未来的时间以抵还过去的时间债务?
比如这本书原本是计划4月份看完的,我拖延到五月底才读完。5月份读书计划又再次拖延到下个月才能完成。或者有的书就被我放弃了。
反思自己而言,充裕时候的拖延是我陷入忙乱和时间稀缺的罪魁祸首。
如果我想改变,逃离时间稀缺,就必须在时间充裕的时候,每天警醒自己,把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放在当下优先做,更加合理的安排事情和利用时间。不至于永远都是拖延到最后的deadline再使自己陷入焦虑和忙乱。如此终而复始的循环。
“吾日三省吾身”“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古话里曾传达过同样的智慧。
这些智慧仅仅领会了还远远不够,知行合一,能否做到才是对心灵和人生的修炼。
从前总觉得人生很漫长。现在回头看,人生就如列车般轰隆轰隆的快速前行,走过一站又一站。令人悲伤的事实是终点站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遥远。
所以不再对自己说,等什么什么再做什么什么……因为着实经不起那么多的等待,很多事情拖着拖着就划掉了。很多时间拖着拖着就浪费掉了。
毕竟时间是如此珍贵和稀缺。不要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