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本书,名叫《春秋》,作者是东周时候的鲁国史官,具体是谁已经不知道了,不过肯定不是一个人记载的,因为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很明显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了的,之后经过了孔夫子的整理修订,就变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六经”之一《春秋经》。
这本书的历史文化价值,在此不再赘述,我们主要来聊聊因此书得名的一段历史时间,东周的前半段,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另一说,前770年前403年),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期天子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我们从小所熟知的郑庄公姬寤生、齐桓公姜小白、晋文公姬重耳、秦穆公嬴任好……都是当时雄霸一方的人物,由此就有人提出了“春秋五霸”这个概念,在这段礼崩乐坏的时代中挑出了五位枭雄,作为时代的代表。但在群雄并起的时代,真正具有代表意义的,可不仅仅只有五位,因此不同的典籍中,对春秋五霸的界定也有不同。
不同典籍对五霸的记载
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典籍中,对春秋五霸的记载,来回回最后形成了七种不同的版本,如下: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史记索隐》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郑庄公—《辞通》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四子讲德论》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白虎通·号篇》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吴王夫差—《汉书注·诸侯王表》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荀子·王霸》
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鲒崎亭集外编》
我们现在课本上一般采取的《史记》或者《荀子》的记载,我在写《每晚一个历史故事》的时候,也兼顾了这两个版本,但那时为了故事性,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个事情还可以再细究一下。
我们可以把这些枭雄分为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齐桓公和晋文公,这二位是绝对的霸主,不论用什么标准,这二位都是无可争议的霸主;
第二梯队:秦穆公、楚庄王,这二位虽然有一点争议,但是大部分典籍也都认可他们为霸主;
第三梯队:郑庄公、宋襄公、吴王阖闾、吴王夫差、越王勾践、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这八位共同争夺最后一个名额。
就因为这么一种尴尬的局面,后世就有人说,五霸的“五”为虚指,并不是实数,好吧,这个这种和稀泥的说法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如何界定春秋五霸
霸,政之名,即伯,音转为霸,又称州伯、方伯,即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为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其中有两个很关键的点:
第一:会诸侯,就是你必须得有绝对的实力,叫的动其他枭雄。
第二:朝天子,即便你称霸,但是在宗法制的社会里,你可以时不时欺负一下势弱的天子,但是面子上还得过得去才行。
关于这两点,我们可以看看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怎么做的,齐桓公当时打出的口号“尊王攘夷”,首先就是得尊王,我是帮天子打仗的,得把“朝天子”做在前边。
其次,齐桓公召集诸侯国在葵丘会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周王室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吴国、越国的地缘情况
春秋晚期地域图
春秋晚期的争霸,其实主要集中在晋楚之间,而吴国的发展和晋国分不开,是晋国在楚国身后扶持的抗楚势力。
而越国的发展,则和楚国分不开,是楚国在吴国身后扶持的抗吴势力。
阖闾、夫差、勾践到底算不算春秋霸主
这三个人中,阖闾和夫差都是吴国君主,而勾践是越国的君主,大家仔细看,会发现这三个人可都称王了。而春秋第一个称王的是谁?
就是大名鼎鼎的楚武王芈熊通,他称王是因为当时的周天子不承认他,他就自立为王了,也是春秋第一个称王的君主,这在中原文化中是不认可的,做了如此违反礼法的事情,为什么楚庄王进入第二梯队呢?这是因为楚庄王有绝对的实力,在整个春秋历史上,楚庄王时期不论国土面积、还是军队战斗力,楚庄王都是跳不过的人物。
而吴王和越王,就不一样了,在中原文化不认可的情况下,也敢称王,这就是受到了楚文化的影响,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吴越两国的兴起就是中原争霸战争的结果。
再从之前两个称霸标准来看,“朝天子”就算了,周天子是王,这三位也是王,平起平坐了。
“会诸侯”的角度看,阖闾称霸是因为把强国楚国给打趴下了,笔者并没有找到阖闾会盟天下诸侯的记录。
夫差倒是有黄池之会(公元前482年),是春秋末年吴国倾全国之兵逐鹿中原与晋会盟的一次历史事件(注意:这里夫差会盟的重点国家就是晋国)。吴国在西破楚、北败徐、齐、鲁之后成为东南一霸。遂向西北进军,会晋定公于黄池(今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南)。吴军“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在吴王夫差与中原诸侯歃血为盟时,远在千万里之外的吴都姑苏为越偷袭。黄池之会达到了吴国北伐称霸的目的,但也标志着吴国霸业的终结。
勾践有徐州会盟(公元前472年)。当时,越国趁吴王率军攻打晋国之机,出兵截断了吴国的后路,从而灭掉了吴国,疆域北扩到了琅琊地区。至此,年逾五十的越王,在徐州与诸侯会盟,与诸国共同尊辅周室,当上了春秋最后一代霸主,被周元王封为“越伯”。有意思的是这个封号,是“越伯”,可连“公”都算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