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其祖父伍参曾勇闯楚宫,激励当时沉湎于酒色之中的楚庄王出来重整河山,赢得身前身后赞誉声一片;其父伍奢乃备受楚国上下爱戴的太子太傅。按照正常程序,伍子胥将沐浴着祖先的荣光,平步青云,指点江山,挥斥方遒,辅佐楚王,成一代名臣。然而,历史常常不按套路出牌,因为一个人的出现,伍子胥坠入深渊,几乎万劫不复,从此亡命天涯,身负血海深仇,手执复仇之剑,狠狠刺向生他养他也害他的楚国……
1、飓风起于青萍之末:费无极的腹黑报复
楚平王即位后,给太子建选了两个师傅,一个是伍奢,一个是费无忌。伍奢乃名门之后,正直而忠诚,有口皆碑,因此很受太子尊敬;费无忌最大的本事就是一脸忠厚、人畜无害,善于迎奉,长于机变,他最大的资本就是深得楚平王信任,所以才被安排做太子师傅。太子对费无忌不甚看重,时间一长,费无忌怀恨在心。太子乃未来的楚王,等到继位后将手握权柄,操一国人之生死祸福,现在太子就对自己不屑一顾,恐怕自己将来身无立锥之地,费无忌越想越害怕。
常言道,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太子建的不屑深深刺激了费无忌,伍奢也连带成为他的眼中钉肉中刺,必欲拔之而后快,只是太子乃楚平王之子,伍奢也是深受平王器重,常伴楚平王左右,轻易不好离间下手。当太子年满十五时,费无忌向楚平王进言,建议为其娶妻,楚平王应允,派费无忌去秦国迎亲。
飓风起于青萍之末,伍子胥,连带着楚国的命运,自此开始阴霾浮现。费无忌来到秦国,发现未来的太子妃嬴氏仙肌胜雪、清丽无双,顿时眼前一亮、心头一热,一个念头在心里模糊的酝酿起来。
2、情敌?父子?平王与太子因色起隙
费无忌作为楚国代表,迎娶嬴氏归来,先行面见楚平王。在楚平王面前,费无忌大赞嬴氏之美,直追当年息妫、夏姬,楚平王被勾起了兴趣,便令嬴氏前来相见,要先睹为快,费无忌心中暗喜。待楚平王见到嬴氏,果然大异楚人风情,冰肌玉骨,婀娜娉婷,早已是花丛老手的楚平王直觉小腹火热、心如鹿撞,但大脑尚清明:此女是为太子而娶,强留恐惹人议论,然而那一脸失望遗憾的神色,却是无论如何也掩藏不住。
楚平王的表情变化一丝不漏的落入费无忌眼里,费无忌开始忽悠起楚平王:太子尚年轻,娶妻一事可以暂缓,择日另觅佳人无妨,但大王贵为一国之君,天下女人本就应该任予任取,况且年华易逝,当及时行乐;待发槁齿堕时,欲一逞雄风恐心有余而力不足,诚然人生之悲也。
爱好尝鲜的楚平王本就有心截胡,听费无忌一番解说开脱,智商直线下降,按捺不住精虫上脑,径直将嬴氏纳入后宫自娱自乐,太子娶妻一事置于脑后。费无忌像六月天吃冰棒,心中一阵舒爽,太子啊太子,活该你有眼无珠,宠信伍奢,小觑于我,现在你们父子嫌隙已生,慢慢它会生根发芽,噩梦才刚开始呢。
费无忌想楚平王之所想,急楚平王之所急,在楚平王心目中,他无异于自己的贴心小棉袄,从此越发信赖了。
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伍子胥成受殃之鱼
此后,费无忌又建议,派太子出外镇守,理由很冠冕堂皇:借此锻炼太子,为日后治国打下基础。楚平王因为占有嬴氏,每次见到太子时不免有些尴尬心虚,此番费无忌建议正合他的心意,让他感觉一阵熨贴。伍奢不明内情,苦劝许久,如同隔靴搔痒,没抓住要点,最后只能眼看太子黯然离去。费无忌思维缜密,他深知,只有支开太子,才有机会离间楚平王父子。
太子出宫后,费无忌因为太子师傅的身份,时不时向楚平王汇报太子的近况。费无忌抓住楚平王心理,偶尔透露下太子因为娶妻一事有怨上之意,令楚平王更加嫌恶,本就有裂痕的父子关系渐行渐远。
谋反是任何智商正常的君王的逆鳞,当年楚平王为求上位,连自己的兄弟都不曾放过,由此可见,楚平王对任何危及王位的苗头应该都不会放过,所以,用谋反这顶帽子扣在太子头上,而太子又有足够谋反的理由,这下是黄泥巴滚进了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费无忌都有点佩服自己了。
费无忌精心准备了谋反的人证、物证,又找来同党,许以重利,一同向太子发难,举报太子拥兵企图谋反,还联络齐、晋二国为外援。楚平王当年正是里应外合发动政变,如今,太子要重走老路,令他又惊又怒。楚平王如同一座快要喷发的火山,唤来伍奢,厉声呵斥,伍奢自然不承认太子谋反,并竭力反驳。无奈费无忌深得平王信赖,又先入为主,早早精心策划做足了功课,人证物证齐全,伍奢仓促应战,纵然义正词严,在楚平王眼里不过是拼命抵赖而已,令楚平王更加反感。楚平王下令拘禁伍奢,然后派人去杀太子。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有人通知太子提前远逃宋国去了,费无忌恼羞成怒,鼓动楚平王诛杀伍奢满门,以惩戒其不忠。伍奢满门因此遭难,次子伍子胥逃脱追捕,一路追赶太子而去。
昨日的伍子胥,有国有家,前途光明,一夜之间,命运巨变,满门惨遭屠戮,严父慈母,娇妻稚子,从此阴阳永隔,偌大的楚国,处处都有追杀自己的爪牙,从此不得不亡命天涯。太子无辜逃亡,伍奢满门被冤杀,楚国震动,天地变色,无人不为之挥涕泪下。
4、英雄固有落难时:伍子胥乞食
宋国一向与楚国面和心不和,太子建跟伍子胥逃到宋国,得宋人庇护,暂时安顿下来。然而,好景不长,一年后,宋国爆发内乱,太子建和伍子胥见势不妙,连夜从宋国逃往郑国。来到郑国后,伍子胥发现此地非久留之地,二人又逃往晋国,得以栖身。太子建与伍子胥身负血海深仇,有国难投,有家难奔,无一日不想着要报复楚平王,只恨自己身单力薄,暂时只能苦忍不题。
晋顷公趁虚而入,鼓动太子建前去郑国做晋国内应,许诺晋国灭掉郑国后,立太子建为郑国之主。面对如此重利诱惑,涉世未深的太子建急于拥有自己的势力去完成复仇大业,便痛快答应了晋顷公。伍子胥则深知政治家的许诺如同悬挂在高枝上的果实,看着诱人,但吃到嘴里却大不容易,关键还是利益互换,因此苦劝太子建,但最后只能看着太子建冒险去郑国火中取栗。
太子建再次来到郑国,当起了晋国内应。此时的太子建不过一个落魄的公子哥而已,还是楚国的通缉犯,除非楚国发生内乱,否则,太子建的可利用价值不高。郑国冒着被楚平王忌恨的风险好吃好喝的供着太子建,孰料有一天有人举报太子建乃晋国安排过来的内奸,意图颠覆郑国,这下郑国上下可真的怒火中烧,不由分说就处死了太子建。
太子建未及复仇就含恨而终,死得轻如鸿毛,远在楚国的平王和费无忌拍手称快,总算斩草除根没有留下后患;晋国的晋顷公则不痛不痒,不过少了颗棋子而已;尽管伍子胥能预见到这一天的到来,然而,当太子建的死讯真的传来,他还是悲恸不已,从此如同孤身在黑暗的原野上奔逃,独自背负那家仇国恨,艰于呼吸。幸好太子建还有一幼子,公子胜,伍子胥接出公子胜后逃出郑国,直奔吴国去了。
逃亡途中,伍子胥风餐露宿又要竭力躲避那如跗骨之蛆的追兵,还要照顾年幼的公子胜,其中惊恐苦楚难以言说,等到了吴国,竟已须发皆白。终于有一天,伍子胥病倒,年幼的公子胜惶恐而不知所措,伍子胥只能强支着病体,头重脚轻,踉跄着四处觅食。觅食不成,实在饥饿难耐,不得不在市集乞讨。此时的伍子胥尘头垢面,一脸戚容,衣衫褴褛,身板干瘦,声音嘶哑,浑身上下全无往日英姿勃发的气息,即使死对头费无忌站在面前,也无法辨认出来。(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