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朝梁国,有个人叫张缵,此人有才华,颇为自负。有一次,受邀参加邵陵王萧纶的宴会,会上遇到邵陵王手下的一个谋士吴规。
这吴规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人,但是张缵举杯对吴规说:“这杯酒祝贺你也有资格参加宴会。”吴规很生气,但没有反驳他,只能憋着。
回到家中,吴规对儿子说起此事,没想到儿子比他更气愤,当晚就被气死了。吴规本来就生气,看到儿子因此死了,悲愤交加,第二天也跟着死去了。吴规的老婆痛失丈夫和爱子,也伤心过度去世了。
就这样,一杯酒杀了三个人。也有很多人认为,这是愤怒情绪杀死了三个人。
在《暗理性》这本书中提到过,愤怒是人们的一种自我保护情绪,也就是说当自己愤怒的时候,要意识到自己正在受到某种威胁,潜意识中启动了自我保护机制。
愤怒是负面情绪,但不代表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只有愤怒变成攻击,不管是向外攻击别人,还是向内攻击自己,才会是一件糟糕的事情。
听到不中听的话,我们会有四种选择,分别是:责备自己,责备他人,体会自己的感受,体会他人的感受。在这四种选择中,选择自责和责备他人,都很可能让愤怒情绪直线上升,甚至爆表。
但是,如果选择体会自己的感受和他人感受,把关注度放在解决问题上,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就会慢慢消失。
让愤怒消失的四个步骤:
首先是,按下暂停键。
当自己感到不舒服,有愤怒出现时,先给自己按下暂停键。可以停下来深呼吸,也可以看向其他地方,就是什么都别做,更不要急于表达自己。
接下来,体会自己的感受。
在暂停的这个时间里,哪怕只有一分钟,都请留给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感受上,想一想自己为什么生气,或者说是什么,让自己如此生气。
紧接着,你可以去了解自己的需要。
找到生气的原因,就能找到自己内心的什么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或者说自己的哪一部分受到了威胁,觉得不安全了。这一点可能不容易,但是长期练习,会让你变得越来越敏锐。
最后,是说出我们的愤怒,表达自己想要满足的需要,哪怕是很小的需要,也要表达出来,要被看见。
在充分表达自己的愤怒之前,我们在体会自己感受的同时,不要忘了前面讲过的倾听的力量,我们也需要通过倾听,去觉察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说出自己的要求,理解对方的感受,尽量实现非暴力沟通,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是我们要学会的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