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读《人类简史》的时候,我忽然就明白,这本书的作者是对的。我读过的史书不多,但可能也不算少,但没有一本书站在这样的角度:站在历史之中,跳出历史之外。
一个个段落而下,一个(对我来说)大胆的概念很自然地形成。这就是“我是谁”。自古以来,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数不胜数。但少有这本书一样,站在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上,隐晦地向读者暗示出:“你就是一个想象,或者是别人的想象”。
还有比这更自然的和合理的解释吗?这个答案和所有宗教,和科学认知,乃至和《黑客帝国》不谋而合。
我们是智人,没错。但我们不仅仅是智人。我们是跑在智人躯壳上的一个想象的集合。这些想象既包括肉体来的直接感知,但也包括道听途说的故事,还有从小到大的教育。
抬头看看你所看到的这个世界,为什么红色表现出红色的感觉?那是因为红色的感觉是大脑所创建的一个区分标记,这个标记埋藏在数亿神经细胞和连接之中。这个标记不仅仅是生物基础上,个人主观的标记,而且是建立在整个人类的基础上,社会主观的标记,是社会教会个体,这个标记单独地叫做红色。两种一而二,二而一,如同阴阳的互存。
不论是个人主观,还是社会主观,都是一种内建的虚构:大脑所看见的这个世界,是由大脑和社会知识所构建虚拟世界。如果你看得足够仔细,你应该可以像黑客帝国里的Neo一样,看见上下翻飞的语言符号,或者流动着的分子和电流-同样出现在想象之中。在这个虚拟世界以外,世界没有颜色,没有形状,没有声音,还可能没有空间,更没有时间,那是一个我们难以想象的世界(但我却轻易对其作出了武断的想象和描述)。
再看看你的手。在你以为是手的地方,似乎感觉饱满充实的地方,其实绝大部分都处于真空之中,即便说是虚空也不为过,那里只有很少的物质,沿着紧密的形状和轨迹运行。大脑创建了关于手的视觉和感觉,知识为其贡献了可复制、变化、抽象的基本粒子:处于想象中的概念。
看看你身边的书:那不是别的,那些就是传说中,超越了智人的存在:人的灵魂。你撕下一片,融入自己的大脑;后来你忘了,你就和这片灵魂暂时又失去联系。灵魂-是极易消逝的,但有时又仿佛经久不灭。随便打开一部电视,你看到的不是不仅仅是屏幕,你看的主要是自己。
我们-虚构的想象体,从智人的肉体里演化而生,与其相互依赖,又时而与其争斗磨合。在过去的历史里,有无数的人探讨了理性和感性,理智和情感,想象和真实;实在是由此生发。我们的意识,与其说是一种生物产物,也许毋宁说是一种社会产物。我们的意识随着社会知识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而并非随着肉体的成熟而成熟。
这些想象中的概念,主要初始是神经网络里的脉冲和化合物渗透,进而表现为肉体姿势、表情和眼神,进而表现为吼叫和语言,然后逐渐演化成文字,再演化为电脉冲(电报)。在演化之中,我们不仅可以存在于人的大脑里,我们也以别的方式被编码在大脑之外。只可惜以现在的技术水平而言,我们的思考和感知过程,受限低复杂度的体外编码技术。也许有一天,我们可以开发出体外思考和感知技术,那就将是人类-一种灵魂-极大发展和演进的阶段。
在可见的未来,机器人也许是模拟人类灵魂的第一个阶段。然而,模拟灵魂唯一的方式,是模拟灵魂本身。这就像你永远不能用火柴就搭出水泥的摩天大楼,但是却可以通过火柴探索初步的技术。我想,也许很快,人们面对的真正伦理问题,并不是机器人或者人工智能,而是基于生物技术的“拟人”,或者“拟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