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谈到学生会基本上就会受到吐槽:
学生会事情太多,进去就是个打杂的
那些学长学姐以为自己是什么人,不就比我大一级嘛,还以为自己多大的官?
学生会官僚气太重,别自以为是,出了学生会啥也不是,只知道跟老师攀关系,评优评奖都是他们的!
有些研究生导师都不愿意收加入过学生会的
…………
作为一个在学院当了三年的学生干部有时候特别想说一句:每个人的规划不同,加入学生会无所谓好坏之分,主要看适不适合自己。
1.加入学生会会牺牲很多自己的时间
网络上很多人说学生会官僚气息,我不否认确实有个别人的确如此,但大多数人还是在积极做事情,为了完成学院的日常工作任务花掉了很多自己休息的时间。
君不见,院里大事小事都要学生干部帮忙。要搞活动了怎么办?学生会策划、布置场地;
有领导来视察了,卫生怎么办?叫学生会的搞;
大家上交的各种材料需要审核盖章,老师忙不过来怎么办?学生会的去帮忙;
疫情防控要监察怎么办?叫学生会的查寝代拿快递。
每个部门也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为了完成一个表格、写一个策划、写一个新闻稿熬夜是常事,手机24小时不能关机,不能免打扰,说不准哪个时候领导老师或者部长发来了一个消息就要立马回复,说不准就会有紧急通知要去帮忙或者要去开会。
从大一的委员,大二的部长,大三的主席,除了日常的上课,我很少有自己的时间,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和角色,也很少待在寝室,最忙的那会儿室友连着几天都见不到人,寝室仿佛都成了旅馆。
2.学生会人际关系相对复杂
你不仅仅要跟同级的学生沟通还要跟各年级学长学姐、领导老师保持良好的关系。
一个任务派发下来往往要多个部门协作,大家的想法不一样,要达成共识,遇到矛盾要表达得体地提出自己的建议,要正确汇报自己的工作进度。此外,一个活动或者通知常常会让同学们不理解,甚至有人不愿意配合,这就要求干部精简准确的下发通知,还要安抚同学情绪最好解释工作,里里外外的协调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心累是常事。
3.学生会也能提高自己的能力
大学干部跟小学初高中的班干完全不同,是真正的靠自己组织一场活动,去面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但是这些也正是走入社会需要的能力,甚至我觉得是提前为走入社会做准备。
这三年,因为帮助老师做了很多事情,自然老师更愿意把机会留给你,愿意帮你指导。很多人觉得这就是加入学生会的好处,不,其实不是,是你自己主动争取努力的结果。
君不见,学生会干部那么多,最终崭露头角被老师认识的也就是那么几个,有些不积极不细心的人反而会给人留下不靠谱的印象。所以,如果进入了学生会就要努力让自己被看见,做一个靠谱的学生干部!
当然,如果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干了一年委员,收获其实不会很多,因为大一委员就是听部长安排,有很多杂事,花时间却收获不大,只有当了部长或者主席团才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学到更多。
如果大学已经抱着要考研的决心,也可以不加入学生会,安安心心读书,考上更好学校的研究生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如果选择去公司实习、实践修炼自己的专业技能也是一个很棒的选择。
所以啊,加不加入完全要看自己的规划,大学的舞台很广阔,不是非加入学生会才能锻炼不可,每个人选择不同,只要没浪费大学的宝贵时间都会有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