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乞丐或低声下气,弓背曲腰,或是趾高气昂,不可一世。深究“乞讨”现象,我们就会发现其中还是大有文章的,特别是“乞讨精英”的道行,还是令人感叹的!
老唐●阿贵●我的故事
前几天,在步行东街西广场边的海昌路上,有两个人一直在乞讨:一个三十多的成年人,长着一双似乎有点精神不振的眼睛,留着一撮黑色的有些凌乱八字胡子,似乎在配合着头上凌乱的头发,不禁让人有些怜悯之情。灰白色的老式中山装里面搭着一件淡蓝色的T恤,虽然像洗的次数太多而泛白,但还是很干净的,深蓝色的西装裤借着夜色,还有点“锃亮”的感觉。看得出也是一位非常“讲究”的人,因为不知名,我们在这里暂且称之为“阿贵”,阿贵乍看上去身体倒是壮实,动作倒也非常灵活,当听到叮当一声的时候,阿贵会迅速磕头或者作揖,以示感谢,一个钟头下来,低头,抬头,作揖,再一次低头、抬头、作揖,几百个来个弯腰作揖动作,大概现在很多年轻人做起来都是吃力的。在阿贵的前面约两巴掌长的地方放着一个有些脏得发黑的钢质钵,每当有一元的、五毛的硬币扔进去的时候,就会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那时一种让人安心的声音。在阿贵的膝下有一个厚实的不知名的东西,像毯子却比毯子厚实,大小却只有棉被的六分之一,虽说是黑色的,倒也是干干净净,想必在缝制时花了很大的功夫。“棉毯”上,一块白色的卡纸用薄膜封的倒是整齐,因为大多是在夜晚遇到,而且离旁边来来往往的汽车实在太近,如果仔细看上面的字就会被一黑一亮的车灯晃了眼睛,那是及其危险的,只是依稀看到几个字:”求助:因父亲病重瘫痪,生活无法自理...“,也很遗憾至今都没读完上面到底写了什么,不过看着阿贵就能猜得出那几行字是写出了阿贵的这些年经历悲惨故事吧!
在阿贵旁约五巴掌处,躺着一位六十来岁岁的老年人,应该就是求助信中阿贵的父亲,也不知姓甚名谁,我们这里就称之为“老唐”吧,大多数时候是看不到脸的,因为老唐戴着一顶比较“讲究”鸭舌帽,或许是因为生病怕冷,老唐常盖着一床白色的厚被子,虽然一直放在地上躺着,倒也算干净。老唐大多数时候是躺着不动的,偶尔趁着人少的时候翻一下身。翻身的时候会看到老唐微微闭着眼睛,不过老唐像是在做着梦,依稀能看到老唐的眼皮下眼珠在不停的转动(人在做梦时眼珠的确是会上下左右翻动的)。
阿贵总跪着,老唐总躺着。
这对父子与连云港这座城市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每天从这儿经过,看着这对父子在路边辛苦乞讨,时间一长,似乎与这对父子产生了“感情”,时常心里默默希望这对父子能有一个好的将来:老唐有一天能站起来,能独自穿鞋、能直立行走,而阿贵总有一天也能找一份正常的工作,养家糊口。
(注意,剧情反转了)
有一天晚上,我在步行街(连云港市陇海步行街 公众号:lyglhbxj)散步,已经是快十点了。熟悉的路口,两个熟悉的身影,
真的是因为我内心的祈祷被上天听到了吗?眼前的这一幕,让我甚至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没错!
老唐站起来了!
老唐站起来了!
老唐站起来了!
老唐站起来了!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非常重要的得多说一句)
只见阿贵环四周看了看,似乎发现周围没有什么人了,用黝黑的手指(别问我是哪根手指,因为是晚上我也没看到)。而旁边的老唐似乎刚刚睡醒,起来伸了个懒腰。接着从包里拿出一双皮鞋,不一会就穿了起来。接着摘下头顶的鸭舌帽,认真的掸着身上的灰层,非常细致认真的那种。接着跟贵一起收拾铺盖,拎着包走了。
他们真的走了,留下我在这冷风中瑟瑟发抖。
老唐离开的时候,阿贵搀扶着他,似乎是睡的太久,腿麻了,因为没多远,他走顺当起来,似乎比阿贵还快!
我突然想起一个朋友跟我说:来连云港吧,连云港多好啊,一年只刮两次风。到了连云港,发现自己的发型每天都在变。后来他才告诉我,一次刮半年。当时觉得被骗心里愤愤然,时间长了发现自己爱上了连云港这座城市。虽然被骗,却是美好的。老唐、阿贵,你们在哪里?今晚连云港要下雨了~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