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7日 星期一
片名:秋刀鱼之味(1962) 导演:小津安二郎
上海
小津的片子往往聚焦于日本普通民众的生活与情感,格局和主题不宏大,但拍得丝丝入扣,乍一看来很温情,但细细品味,温情里又有一种哀伤的东西。
迄今看过的小津的作品不多,《浮草》、《东京物语》、《麦秋》,加上《秋刀鱼之味》,一共才四部,写这篇影评的时候总觉怯怯,不敢妄谈,只能暂时记下一些粗浅的感受,待日后再行反思添补。
简单来说,《秋刀鱼之味》讲了一个关于嫁女的故事,平山丧妻,与儿子小和,女儿路子住在一起,路子照料父亲和弟弟的日常起居,迟迟未嫁。一次,平山见到昔日老师的女儿因照顾父亲成了“老姑娘”,容颜憔悴,于是劝女儿答应友人的说媒。全片以路子出嫁、心情复杂的平山醉酒而归告终。
没有跌宕的剧情,不炫技,不刻意,温暖安静,清淡如水,却又有百般滋味。
朴素与丰富,在小津这里有了完美的统一。
小津御用演员笠智众饰演的父亲,是一个很绅士的形象,他温文尔雅,持重内敛,平时爱酒,却也从不醉酒失态。但在女儿出嫁那日,他至晚方归,醉得厉害,摇摇晃晃地去女儿平日里忙碌的厨房,倒了一杯水,颓然坐下。
不着一言,父亲的情感却得到了细腻饱满的表达。不舍、失落、茫茫然,又有一些孤独而凄凉的意味。这样“无声胜有声”的处理在片中还有很多,像是友人向平山提起路子当婚,回家后的平山绕过正在熨衣服的路子,又在玄关处回头多望了她一眼。
女儿牵挂父亲,担心自己出嫁后家事无人料理,故将自己的终身大事一再搁置;父亲疼惜女儿,尽管知道路子嫁后将有诸多不便,仍将女儿的幸福放在首位。正是这样相互挂念的人伦亲情,让影片如此温柔蕴藉,如此真挚动人。
但影片表达的,又不仅仅是人伦亲情,它似乎更关乎人生悲欢离合的无奈与苦涩。平山怀念去世的妻子,小酒馆里的老板娘“像她,但仔细一看又不像”,可妻子终究永远地去了;他曾是海军的舰长,想来曾也少年意气,英姿飒爽,可国家终究是败了;渐入暮年的他,也终将目送儿女们一个个去组建自己的小家庭,终将孤身一人。
笠智众在《东京物语》中也扮演过父亲,他和东山千荣子饰演的母亲一起去东京看望几个儿女,孩子们却无暇顾及老两口,最终二人怅然而归。这种“冷遇”并非出于儿女不孝,只是他们也有各自的生活与烦恼。其实每个人本质上都是孤独的,即便是至亲骨肉,也终有隔膜。
路子已出嫁,弟弟小和也会娶妻。将来,当平山一人踏上看望儿女们的旅途时,他会不会也和《东京物语》里一样,落寞归家,借酒浇愁呢。
“《秋刀鱼之味》的平山有儿有女,结婚了的儿子和媳妇也孝顺体谅。但纵然上下都是彬彬守礼的好人家,同样无法减轻老人晚年的孤独难奈。女儿路子出嫁的送别,倒不如说是对老人的告别。因为平山周平的痛苦没有什么不幸加诸身上,于是更强力说明了生途悠悠的折磨。”
影评人汤祯兆的这段话,适用于《秋刀鱼之味》,适用于《东京物语》,也适用于许多人的人生。
再说说片名《秋刀鱼之味》。
以前去吃日料时也点过秋刀鱼,印象中肉薄,腥苦,不太好吃。大概是影片对生活况味的象征吧。
我更喜欢卫西谛在文章《秋刀鱼之味与人生之味》里提到的前一种说法,“这种鱼为报时鱼,十一月份到次年初,出现在海岸,所以总给人一种萧瑟、寂寥之感。日本人爱将秋刀鱼置于小火炉上,青烟微微缭绕,就作各种‘烧秋刀鱼’的俳句,都是惆怅、清冷的句子。”
物哀之感尽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