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尽头的密室(第2章)

有位作者曾经说,生活中的失败者,大多是看不透本质、分不清轻重缓急、它没有带来归属感的核心关系,也没有带来安全感的核心竞争力。

这才是一个人不能脱离苦海的根源。

咖啡馆,每天在正常的营业,相比于卖咖啡的生意,其实老板娘更像是一个摆渡人,卖咖啡是为了生存,将书店摆在咖啡馆,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长出智慧。

特别是没有地方可去的,当然,它说它不是慈善家,而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保证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下,为社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发展不好,不过非常明显的是,老板娘非常低调,它书墙的扩张,也是非常隐蔽的,大概是对人性的了解吧。

而另一条街的休闲场所,每天都是川流不息,只能说,这是社会风气不好。

恬息发现,去咖啡馆的人基本都是老顾客,变化不大,也偶尔有一些遇到瓶颈的人,愿意到知识的海洋去寻找出路,

恬息就是这样子,社会虽然残酷,人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在知识海洋里,它可以选择残酷,也可以选择不残酷,历史的叠代与变更,都有证明。

又是乌云密布的一天,门口的架子上,摆满了湿透的雨伞,门口的地垫也已经湿透了,但是幸好地垫的吸水性特强,水都被隔在了门口。

老板娘在门里又放了个干拖把,几件吸水干衣服,所以里面的地毯挺干净。

恬息今天来到咖啡馆,没有一头扎进书墙,而是一边喝咖啡,一边观察。

故事总是发生在雷雨天,7点左右,一位不大,但是十分有气质的女孩,走进咖啡馆内。

从大雨中刚出来,感觉有一点狼狈,裤子侧面都是水,它皱了皱眉头,顺手就拿起一条干净的毛巾去擦,擦了差不多6-7分钟,才擦干净,皱成一字的眉头,也舒展了,一脸的清爽与气质,非常讨人喜欢。

老板娘一眼就喜欢上这个女孩,它坐下来的时候,送上了一杯温茶,并特意准备了一条干净的毛巾,放在它的桌子上。

恬息欣赏它身上的气质,干净清爽,低调内涵,看起来非常平凡,但平凡的背后感觉不简单,低调内涵的样子,赏心悦目。

它背上的包是限量版的品牌货,这品牌比较小众,但是它的精致奢华,感觉是不简单的,包侧隐蔽地写有一个字,禹,这应该是它名字里的一个字。

整个店的人都投来欣赏的眼光,不是看猩猩的侧目而视,是欣赏性的观赏,最关键的,是它散发的气质与内涵。

恬息知道,大雨滂沱的天气,一份清爽的气质,非常稀有,在生活与欲望的重压下,到处都是扭曲的人心与面孔,人们都向往一点光明,这份清爽的气质,就是人们的精神信仰不崩塌的体现吧。

这应该是欲望世界下一种精神上的抚慰,沉浸于欲望世界的人们,如果只有苦难,人们就容易落入阴暗地角落,会变成幽魂一样的存在。

想一想,如果遍地都是幽魂,那是多可怕的事。

恬息又想,它仅存的一点光,要多大的能量,才能照亮遍地的幽魂(失意者),又能持续多久啊,难以想象。

想到这里,恬息打了一个寒颤,它投入了知识的世界里,不多想了,想多了都是问题,做多了才有答案。

当女孩的眼光投过来时,它刻意地避开了,外面的大雨,没有停的意思,恬息思考了一下,这雨得下到什么时候啊,都快9点钟了。

老板娘一直在关注女孩,也是,它的出众非常引人注目,它想的应该是,要怎样留住它吧。

女孩点了一杯咖啡,坐了下来,它去找了一本书《曾国藩》,在电脑上忙了起来,不知道是做多媒体的,还是做读书笔记,亦或者是写作的,总之,它一直在忙着打字。

老板娘给恬息发了信息,恬息一看,是一本书,作者的署名为禹,书名是:《风雨琉璃》,为它做序的是,《三体》的作者刘慈欣。

作者说:愿我们,在风雨不歇的生活里,可以找一个随心所欲的栖息地。

它就像是老板娘的知己,一句话,就写出了咖啡馆的心声,看起来,它们的链接是不可避免的。

恬息将浏览器打开,读了一点,故事讲的是民国时期,在军阀的阴霾下,一帮青年学子们的生活,它们不堪忍受战争与军阀的侵略,没有力量走出泥泞。

只能一边成长,一边寻找出口,在大多数人都选择了与军阀同流合污时,也有一帮青年学子选择了对抗主流,团结一心振兴中华。

这是一本爱国主义作品,但作者过于渲染的感情生活,有点特别,这应该与它的年龄有关,不到30岁,正是谈恋爱的时期,这也可能是这个年龄段的专利。

恬息合上了书本,感情不是它关注的事情,它也没有时间可以浪费。

老板娘将曾国藩太平天国战争、曾国荃的相处、训练湘军的资料,发给了它。

女孩感觉到它们的关注,对它们回以客气的微笑,并续了一杯咖啡,它慢慢地喝着咖啡,异常优雅。

在休息的空余期,它一直都关注着老板娘的动静,它好像察觉到了它在观察着它,双眉微蹙,但是它淡定异常,并没有表现出不悦。

它自己也开始观察店里的人们,记录素材并拍起了照片,落落大方。

晚上11点左右,大家都陆陆续续的走了,有规律的休息也非常重要,这女孩还在咖啡馆,不知道是没有写完,还是在写读书笔记,电脑一直在忙碌。

老板娘给加了点餐,不是咖啡是果汁与奶茶,淡香可口的味道,就像这个女孩的气质,香甜厚重清爽内涵。

它一脸的高兴都展现在了脸上,这真是令恬息意外,原来老板娘遇到同频共振的人,也有不一样的感觉,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感觉有一点奇怪。

不过它听过伯牙与子期的故事,就不觉得奇怪了,它们这是一种心心相惜,也正好给人世间的友谊做一个榜样吧!

在极度透明的社会,难得一见这种感情,总是得有一点真心,不然社会要令人多绝望呀!

它们坐在一起讨论起来,禹问,老板娘盯着它的理由,老板娘说在这个咖啡馆,难得碰上你这种,心平能愈三千疾,心静可通万事理。

听了老板娘的话,它没有再多说,与人们有深度的连接,心灵的碰撞,对一个作家来说,这是非常关键的,语言碰撞的火花,与灵魂碰撞的火花,是非常不同的。

恬息问禹,你对众人的关注没有不适吗?为什么不说出来呢?

禹说:“有位作者曾经说,一个人真正的成熟是,允许认知差异,不再和别人争吵,因为每个人都只能站在自己的认知角度上考虑问题。”

老板娘投来欣赏的眼光。

老板娘问起了恬息,你们又为什么不能同频共振呢?

恬息思考了一下,说,有位作者曾经说,每一个人都是环境的产物,每一个人都有自身的认知,也有自身的局限,不是所有的欣赏,都一定要产生链接。

有时候,欣赏可以是纯粹的,也可以是相互成全的。

比如我不喜欢被许多人关注,不去死磕自己的短处,在擅长的领域多努力点,在人生的成长中是非常关键的。

说到这里,它们大概都懂了,相互理解的点了点头,不再多说什么了。

老板娘拿出了一本王阳明小传,说,古语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迷失在纷繁的世道里,从未真正认清自己。

只有少数开悟的人,能于世事浮沉中,清楚地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

而要抵达后者的境界,最好的方式,就是内观。(参考资料:王阳明,一个人开悟的标志是学会内观)

我相信,遨游在知识海洋里的你们,在未来,一定会越来越成熟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