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一朋友聊天,说到母亲节这个话题,才知道,其实中国也有我们自己的母亲节,那就是每年农历的四月初二。这个日子可是一个了不起的日子:孟子的出生日!因为孟母可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孟母三迁“的故事,已是家喻户晓,知道那是一位好母亲,一个会教育孩子的好母亲。
但是我们这个母亲节很少人有人知道的,我们知道的所谓母亲节是每年五月份第二个星期日的母亲节,可那个母亲节却是美国人定的节日。刚刚过去的5月12日那个母亲节就是。
但我们国家的母亲节还没有以国家的名义定下来,我真的希望早日有我们自己的母亲节。
今天下午召开了全体教工会,在全体教工会上,我给大家读了一篇文章。这是著名作家莫怀戚的一篇小散文《散步》。文章虽短,但文中那浓浓的亲情,却表达得淋漓尽致,我读过以后,真的是爱不释手,急于想把它分享给大家,尤其是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一一中国的母亲节里。
文章切入角度很巧:强化“生命”,淡化伦理:人类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所以成熟的生命,即所谓中青年人吧,其责任的沉重可想而知,其社会性,或曰伦理性质,也暗暗渗透了出来。
而沉重的责任,自需背负,背小的,背老的;将整个世界背起来,中青年人责无旁贷。
而且为了突出“责任感”,特意改造出歧路之争,由“我”裁决,不能两全这个重要细节。足见作者的匠心独运,这种写作技巧也真是值得我们学习。我看过关于作者写这篇文章的访谈,虽然有艺术加工,但还是比较真实的。
一篇小文章,不说伦理,但伦理尽在其中。有分歧,但分歧又是那样的合理,读来自然是那样的让人感到可亲又可敬。
我也很想把这篇优美的散文,推荐给聪明的您,我想您也一定会喜欢的。
就让我们多陪陪父母,陪陪家人,多去散散步吧!
下班了,那就快回家吧。
《散步》
作者: 莫怀戚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 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