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想起海棠花,变回想起我们的周恩来总理,我们永远记在心中的人。
周总理的一生,有三件事是令我肃然起敬的。一是年少之志,二是青年之勇,三是中年之坚。纵观周总理的一生,他们分别对应着爱国心,强国志,报国情。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它存在于华夏大地一百多年,穿越茫茫历史,震撼星空宇宙,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学子遨游书海奋进前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繁荣发展而奋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女守护着那份爱国之心。尽管当然得周总理只是稚嫩少年,却仍怀揣着一颗炙热的爱国心。伟哉!伟哉!
“泣鬼惊神第一枪,从来弱小变强梁。”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人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至此,创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规军事武装力量。周总理深深明白,只有有一支自己的部队,中国共产党才能强起来,中国才能强起来。于是,他毅然举起反对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帝国主义和买办性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大旗。强国志早已深深地印在了他的骨髓里,他愿为此付出任何代价,哪怕是高尚的生命。
求同存异,这是周恩来总理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主张。彼时,新中国已成立,但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盛行。为维护国家独立民族主权,周恩来总理跨上了去印度尼西亚万隆的路。我永远会记得,周总理穿着中山服站在演讲台上的样子,面容严肃,气宇轩昂,显示着中华面孔的巨大魅力。他从容不惧,镇定自若,坚定的眼神足以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1976年1月8日,““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十里长街送总理,我们伟大的周总理离开了我们,但有些人,是永远不会离去的。周总理活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中,从未远去,从未消失。
今日,我们提爱国心强国志报国情,又怎能少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他真正的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今,这盛景盛世,如其所愿。也许,在每一次,海棠花盛开之时,他都微笑着看着这个美好的盛世,海棠,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