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边有个小卖部》真的能戳中我们内心最柔软最温情的角落,平时他们秘而不宣,静静蛰伏,一旦有了引子,似乎蒙尘的身影得到擦拭,散发出柔和的光芒,我们则在光芒里,照见光阴的故事,照见我们自己。这本书就是引子。
刘十三是个不幸的孩子。像留守儿童,却比留守儿童还惨。毕竟留守儿童内心还可有期待,那候鸟一般的人还会回归。可他没有,无父无母,与外婆相依为命。这样孩子的成长,必然苦难重重。
刘十三,身材不高,相貌一般(外婆和程霜觉得他帅,可以类似情人眼里出西施来论),从小有理想(考北大清华,逃离小镇去大城市打拼生活)颇自觉有毅力,最终考进了普通大学艰难修完学业,做了省漂,失恋失业,无立锥之地后被外婆用拖拉机从省城拉回了小镇。
这样的经历只要换个名字,是不是就是芸芸众生的履历?他们的底色写着两个字——卑微。挣扎在底层求生存的人,谁没有这样的辛酸和困苦?谁又不是带着希冀,想凭时间和体力不放弃,却又在现实面前被逼得眼含倔强咬紧牙关?脑子里又不自觉浮现南京地铁站里那个应酬回来喝得醉醺醺的男人坐地痛哭的画面;还有那个带着女儿风里来雨里去送外卖的小哥。他们的生命里,镌刻的都是艰难与卑微。
芸芸众生的卑微似乎无法抗拒,刘十三也是。想起来那天有人跟我聊起差不多的故事,父母离婚,女孩判给了父亲,父不管母不要,跟着奶奶生活,教育女孩成长的责任全压在了爷爷奶奶身上,为孩子的成长担忧。当然没人来担心刘十三,而他也没长歪,幸运的他在卑微的生命里,跟着亲人爱人朋友手提的灯(亦如外婆过世,他挂在山顶的引路灯),一路蹒跚向前。
外婆王莺莺勤快爽利,一手打理好小卖部,供外孙读书,家里家外打扫干净,下厨焼得一手堪比饭店厨子的好菜,外婆忙碌的身影,飘香的饭菜,它们汇聚在一起,就是人间烟火气,就是故乡,就是刘十三无论走多远仍放不下的那根风筝线。
外婆善良又坚韧,自尊又倔强,一个积淀几十年阅历的老人家,受过伤害遭遇过生死离别,可内心里始终保有善意与同情,比如对程霜,对球球,她来而不拒,把她们当家人一般对待。球球的父亲发疯乱砍人被击毙,她始终想着的是保护球球,不让她看到如此凄惨一幕。
你能想到一个七十岁老太太驾驶着拖拉机奔波两百多公里,把失恋失业醉成泥的外孙拉回来是怎样艰辛却动人的一幕吗?刘十三一路吐一路哭一路睡,但他内心是安稳的,因为有外婆在。外婆在,家就在,故乡就在,根就在,无论外面枯藤老树昏鸦,但有小桥流水人家的背景与倚靠,他就尚有归处。外婆飞扬在风里的白发,就是最坚韧的丝线,丝线上坠满记挂,风一吹,哗啦啦地唱着低沉悦耳的歌!
《人世间》里有个场景,玥玥跟周楠抱怨,她在小舅舅家得到了最好的照顾,但她始终觉得自己是外人,因为周楠他们会挨骂挨揍,而她不会,别人家的孩子不能打。老话说“打是亲骂是爱”原来极有道理,因为打骂是对自己人的认可与关爱,爱之深故言之者也苛。外婆拿着扫把和棍子追过几条街揍他的场景,既让人忍俊不禁,何尝不是一种归属的宣告,这是一个有人管有人爱的孩子,他的成长我负责!外婆不见外,她的爱是真心实意,并为之计深远的,她的爱是刘十三卑微人生里的底色,散发着温暖的光芒。人生里有这样一个老太太,何其有幸!
整本书里,景色很美,美如世外桃源,洁净爽利,热烈不张扬,就如“广阔的天,疏淡的云,流淌的植物海洋”,就如“暮风掠过麦浪,远方山巅盖住落日”,妥妥的油画,却不油腻!只是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形形色色,不尽悲伤!
我常常在想,万事万物不都是阴阳相对的吗?生的另一面是死,那爱的另一面呢?是恨?不是!在这里,爱的另一面是悲伤。
外婆的爱无私,倾尽所有,已是肝癌晚期的她所剩日子无多,最后半年里,她接回了十三,抚慰他的创伤,重新予他希望,助他的事业起步,她的所有付出都带上了悲伤的底色,只是消化它的人,只有自己罢了。
程霜的爱,底色亦是悲伤。一个从小就被多次下病危通知的人,每一个能呼吸的日子,都像是偷来的。那个表面看起来乖张、爽朗、义气、阳光的女孩,内心里其实时时面临死亡威胁,可是她却用行动诠释了向死而生的真谛,珍惜每一个能呼吸的日子,爱一个人,即便不能相守,但爱的真谛是给予,不计回报,甚至带点决绝的付出,成全了她全心全意去爱,至死不休。
或许自悲伤里开出来的花,会更鲜艳更强劲更有力量!它们守护想守护的,它们奉献能奉献的,它们用生命浇灌了一朵鲜花,即便最终凋零仍能化成一束光,在彼此卑微的生命里相互取暖,走向远方。生命不因卑微而卑贱,生命因爱与温暖而沉甸甸!
掩上书,脑海里浮现的是遥远的故乡,是那些曾经活在我眼前的老头老太太,是逐渐老去的双亲,只要我记得,他们永远都是一束光,照亮我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