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用心为公而不阿党为私,小人阿党为私而不忠信为公。”
在这一节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君子和小人的关系。我们从《易经》的观点来看,君子小人应该是包含关系,而不是单纯的对立关系。我们说两者不是单纯的对立关系,就是在说明,在某些情况下,两者是对立关系,这一点在夬卦中非常明显。
基于君子和小人的包含关系,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君子对于小人的态度应该是包含、体谅、感化的。也正是基于此,所以儒家才特别强调君子要“得位”。只有得位的君子才能加强感化小人的能量。
具体到本句,我们要明白,小人是可以向君子提升,君子也有可能向小人堕落。君子和小人的区分,大抵还是看言行。君子的言行是“周而不比”,小人则是“比而不周”。
《论语义疏》曰:周是博遍之法,故谓为忠信。比是亲狎之法,故谓为阿党耳。
在“周”“比”之中,因为君子公心为主,所以施爱众人普遍周到;小人私心自持,只关注部分人的利益。
钱穆曰:“《论语》每以君子小人对举。或指位言,或指德言。如谓在上位,居心宜公,细民在下,则惟顾己私,此亦通。然本章言君子以忠信待人,其道公。小人以阿党相亲,其情私。则本章之君子小人,乃以德别,不以位分。”
下一期我们分享: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