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花了两天的时间,读完了周国平先生写的《愿生命从容》。这是一本散文集,直到第六章节和第七章节,我才逐字逐句的去研读并思考。这里我为什么用的是思考却不用深思这种有力度和捎带感染力的词汇。说来惭愧,本以为有一定思想深度的自己,在真正读到这种无论是在文字感染力,还是对人性,肉体,灵性,真,善,美等有让我遥不可及的思考深度的文章时,除了偶尔的反思一下自己以前的某种心境与书中思想的契合外,感觉自己自己的思想与作者一比,可能书中的一段话已经代表过了我所有的思考,其余的如浩海汪洋的精神内容,我消化都是十分困难的,更不用说去辩证与深思了。我确实没到那个境界,以前的自己读的大都是小说和人物传记更包括一些鸡汤类文章,我不知道周国平先生算不算的上所谓的大家,因为我个人读的书和现有的认知确实是少的可怜。但是读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更有一种神奇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仿佛有一个巨人站在你面前,首先你能感受到的是自己的渺小,同时你会发现巨人正在向你倾倒它的营养,如巨瀑洪流一般倾倒而来,让你迫不及待的想吸收住这种营养,同时又有一种深度的恐惧,因为巨瀑洪流的冲击力实在太大了,大到让你有点承受不住。这里的承受不住并不是真的承受不住,而是和你现有认知的思想冲击,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在需要你成家立业担负家庭责任的年纪里,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哪有资格按文学思想大家的生活方式去生活。 所以汲取的营养成分越多,内心就越恐慌,最终让我对这本书又爱又恨。既赞同文中所谈及的对生活,人生,爱,及一切事物的思考和理解,这一点让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又恨这本书中的意境与我所处现实生活的激烈碰撞,我无法做出选择,还是只能懵懂向前行,又担心自己会慢慢失去自我。
就写到这吧,可能此类的书包括书中所推荐的《走到人生边上》这种能引起人性哲学思考的书,近期里不会看太多。毕竟提前看破生活,真的不敢说是好事或者坏事,但是本人有一个强烈的预感,这本书包括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我会再来细细品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