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点茶时,先用瓶煎水,对候汤要求与唐代是一样的。
而后将研细茶末放入茶盏,放入少许沸水,先调成膏。
所谓调膏,就是视茶盏大小,用勺挑上一定量的茶末放入茶盏,再注入瓶中沸水,将茶末调成浓膏状,以粘稠为度。
点茶之前要先暖盏,用开水过一遍茶碗,否则茶不浮。
然后以小勺舀取茶末,在盏中调作膏状,不时以汤瓶冲点,边冲点边以竹制的茶筅或银制的茶匙在盏中回环搅动,即所谓“击拂”。
点茶总共要注水七次,使茶末与水交融,茶汤表面显现雪沫乳花,但这整个过程不超过数分钟。
一汤:先将茶末调成膏状,可用汤匙。水要环绕着茶注入,不可直接冲在茶末之上。
二汤:二回注水要求来回成一条直线,快注快停。
三汤:三回注开水时,运用茶筅要轻盈均匀,此时茶面沫饽大半已成定局。
四汤:注入的开水量要少,茶筅的击拂要舒缓。
五汤:此时注入开水要看茶汤沫饽的状态决定击拂轻重。
六汤:如果这个时候沫饽勃然而生,只要缓慢搅拌就行。
七汤:最后一次注开水要看沫饽厚薄、凝固程度,如果达到要求,点茶便可完成。
经过上述7次注水和击拂,乳沫堆积很厚,并紧贴着碗壁不露出茶水,这种状况称之为“咬盏”。
这时才可用茶匙将茶汤均分至茶盏内供饮用。
感谢观看,喜爱茶的茶人们可关注微信公众号,回复关键词: 茶文化影视 免费获取茶知识
微信公众号:文人茶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