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康磊老师
刚到办公室,我就发现办公桌上放一张便签纸,上面用红笔写着“感谢信”“至敬爱的康老师”字样。
我打开一看,是一封留言信。
康老师,感谢您用自己保(宝)贵的时间,来教育我,养育我,栽培我!但因为我的事您一次、又一次地浪费了珍贵的时间,您不但没有生气,还细心的(地)帮助我,我既感谢您又对不起您。
您的大恩大德,我无以为报!(您忠诚的学生王晨旭)
我有些莫名其妙。
努力回想最近一段时间与晨旭同学的交流,仍旧没有想到什么具体的事件。
过了几天,我问晨旭同学:“怎么给老师写这封感谢信?老师想不起具体的事情了,能告诉我吗?”
王憨厚地笑笑:“老师,也没什么事,就是想写。”
说着就走了。
在同学的随笔中,有同学就写道了王晨旭同学。
王晨旭字晨旭,号Der哥,是三班伟大的Der学家,也是三班著名的圣人,发明了Der学,是Der学创始人,Der子,Der圣。不过,为何叫Der哥,且听我娓娓道来。
……
私下里,我知道学生管王晨旭叫Der哥。(Der,音“得儿”,用河南文章来读更有趣味。)
也许上面这篇戏说文字,就是他名字的来源吧。
回忆晨旭同学的“事迹”,确也小之又小——
他多次向我举报外班同学在卫生间偷偷抽烟,每每我都能就地俘获。
他看到多媒体配合使用的伸缩教鞭坏了,就主动申请购买,还真的在网上买来了。
同学开他的玩笑,他总是笑着,露出大大的门牙,显出憨厚的笑容。
青同学的铁凳子被摔坏了,强行跟他换走了,他并没有反抗,天天自己把凳子横放,坐在冰凉的铁皮上。
……
一个善良的男生会在同学得到好感;
一个单纯的男孩总愿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甚至会被忽视或【欺负】。
晨旭的成绩并不好,也许他这样做,就是为了让自己得到同学的认可吧。
我不禁想到了阿甘。
那个只知道努力奔跑的美国大男孩。
他智商、情商都不高,却最终成就了自己幸福人生。
很多时候,家长和老师总想着学生成绩要好、要听话、要有作为、要成为栋梁之才。
很多人为自己的孩子或学生,考入了名牌大学而沾沾自喜,似乎这样才证明自己的教育是成功的。
但现实是,多数的学生都为了普通劳动者。
家长和老师难道就不为这些普通的人而欣慰吗?
我们为什么非要孩子们用一种方式成为我们眼中的人才?
我们就不能让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成为一个好人吗?
阿甘很努力,也很快乐,这样不好吗?
至少他做了他自己。
“Der哥”与人为善,亲近老师,学习虽不佳,却也很快乐。
我们为什么不能允许这样的学生健康成地长?
我们为什么不能让每个学生成为他自己,成为他想成为的样子?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只要他觉得快乐,我们就要尊重他这样的状态。
一个人有种执著的善良和单纯,至少会活着不纠结,这已足矣。
作为老师,要好好保护这种善良,让每个孩子做好自己,成为自己。
成为阿甘式的人,不也是一种人生嘛?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