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去这样坚持一件事,曾经的我,写作、读书包括很多的工作,都是视自己的心情而定,除却掉许多必须完成的任务,推脱不掉的工作。其他的,可以说是随意而任性。
在我人生的字典里,很多的事情是不能去强求的,应该是顺势而为。但是这种思路直接导致的一种后果就是,当你到了一定的年纪,每天很忙很忙,但当夜深人静,你在内心深处,质问自己,这些年来,你究竟在忙些什么?你究竟做成了那些事情?你究竟有了哪些收获?茫然,是最好的答案。
当然,茫然过后是一阵阵的后背发凉,看着单位中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孔,看着越来越多思维开拓,充满求知的孩子们的双眼,忽然之间,对这种“活着”的状态产生了质疑。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长久的在这种“温水煮青蛙”的环境中生存,必然面临的是被时代所抛弃所淘汰的命运。我不愿看到当年纪渐渐变大的我,成为时代的弃儿,成为时代的旁观者,而在每天的无所事事中终老。
改变是必须的,也是痛苦的,假期通过读《刻意练习》了解到了制订小目标的重要性,刻意而为的重要性,及反馈的重要性,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主题鲜明起来。
更为有收获的是参加了二十一天写作训练营的学习,通过在集体中的训练、督促,每天的读书、写文,让自己的思路、思维逐渐清晰起来,很多大脑中的内存也在不由自主中调动起来,为了让自己能有一个更为长期的督促成长,又加入了后续的写作组,所有的目标、刻意而为、反馈,其实都是为了自身的提高,但是到了一定的阶段,似乎有一种瓶颈的感觉。
这个周末在家,读书充电,让自己的思绪能更加充盈起来,输出倒逼输入,但这个过程也是一种痛苦的蜕变的过程。以往的读书,任性而随意,不用去考虑什么,也不用担心什么,水过地皮湿,因为那时的很多读书更应该准确的说是一种消遣。
现在不同,为了写作的读书,从读的开始,到读的过程中,始终要集中精力,努力去思考,努力去识记、努力去整合,这样的过程应该是有些累的,有那样一句话叫做“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其实人与人的差距应该就是在每天下班后的这几个小时中拉开的,每天的坚守,是为了更好的成长,成长的过程中,可能要经历很多很多,但重要的是,我们一直在路上。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