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9性格敏感、入睡困难会导致学习力下降的粗浅认知

小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脑子不能过度使用。具体表现为思考时间长了,就觉得有点头疼,不能继续下去。就好像有一堵墙,没有办法破掉。我当时认定的时间长短应该就是两个小时左右。高中的时候,学的非常吃力,数学、物理不及格是常事。我好像知道这道题考的知识点是什么,但是具体的公式永远也想不起来。一开始,我觉得是自己基础太薄弱,地基没打好,一个知识点不会、两个知识点不会、三个知识点不会……,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就像让我在乱成一团的毛线球里找线头,剪不断、理还乱,最后我直接摆烂放弃。

现在,我觉得自己学习困难跟当时的身体状态也有关系。简单来说,我的能量消耗在敏感和焦虑上了,已经没有足够的能量和精气神去支持我维持大脑的运转。之所以有这样一个推测,现在我随时随地都在思考、盘算,我没有出现过度用脑导致头疼的症状。现在的我和过去的我最大的区别就是——现在的我不焦虑、也不过度敏感。我是一个性格敏感的人,想象力丰富。敏感的好处是可以及时察觉周围人事物的变化,反应力和应对力都相对迅捷一点。但过度敏感会让人变得脆弱甚至有点神经兮兮的。老家家里是水泥石灰墙,时间长了上面会有斑驳的痕迹,家里供奉灶老爷旁边的那堵墙上也有黑色的痕迹,有一次我看着看着,忽然觉得那印记像一个侧身的人影,越看越像,然后成功把自己吓到了。现在我怎么看都看不到当初的样子了。我还特别爱看神话剧,想象自己是小仙女,看到天空飘着的白云,像龙、像南天门。这不是什么稀罕剧情。因为敏感,很多东西我都很在意,很多与我无关的东西或者牵连甚少的东西都会被我放大,全部积压到自己的心里。这些东西往往都是负面的。积压到一定程度就需要一些途径发泄掉,所以哭、雨中奔跑、无故发火的事情我都干过。朋友到现在都记得我大学的时候老是吵着下雨天出门淋雨的脑抽行为。

性格敏感还会出现入睡困难的问题。我是需要脑补一场大戏才能够睡着,入睡困难至少从初中的时候就开始了,小学的事情我不记得了。在熟悉的环境里需要酝酿,在陌生的环境里我直接闭眼到天亮。性格敏感的人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是极度缺乏安全感。无法信任周围环境、脑子过于活跃都会引起入睡困难的症状。我不太喜欢在外面过夜,很大的原因就是睡不着,能在宾馆睡上三、四个小时就是最大的幸福了。对环境的不信任让我思维过于活跃,脑子里想东想西,如果环境再嘈杂一点,我基本上没有困意。我曾经凌晨两点坐起来写日记,将脑子里的东西都倒出来,写着写着,困意终于来了,睡了两个小时。我一直非常羡慕在什么环境下都可以安然入睡的人。在长期睡眠不足又神经敏感的情况下,脑子容易罢工也不算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在医院的时候,我也是基本没有睡意,在指标低的时候会出现脾气暴躁、头疼的症状。让我干任何需要动脑子的事情我都干不下去。

总结一下,人如果身体状态不好,是非常容易出现脑子罢工的现象。换句话来说,身体状态好,学习能力也会有所提升。我也发现,情绪不好,脑子也容易不好使。某音上有一个修行者说:我是一个有爱无情之人,我不会有太多情绪波动,身体也一直保持在最好的状态。大概意思是这样。我觉得他说的很对,我也发现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对任何事情都云淡风轻,情绪波动并不剧烈。这种状态下脑子是非常清楚的,思维也会很活跃。这和躺平摆烂不是一个概念,应该更接近于过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的积极、不执着的状态。

入睡困难的问题在去年才开始缓解。以前是需要脑子运转累了再睡觉,现在是觉得累了,脑子转不动了、想不了赶紧睡觉。就这么一点差别。心里有事是很难睡着的。入睡困难跟思维模式有些关联。当判定一件事情自己解决不了,但是又很操心的情况下,脑子里就会一直盘这件事情,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当判定一件事情自己解决不了,但是天又塌不下来的时候,脑子就会自动关闭处理系统。当判定一件事情对自己很重要,会一直思考方案,一直在脑中演练,一直想要找到最优方案,脑子也会越想越兴奋,所以我一直讨厌晚上讨论问题。什么对自己来说很重要?什么对自己来说最重要?当自己觉得睡眠比所有的事情都重要的时候,睡眠就不是问题。换句话说,自己如果觉得睡眠是一件不太重要的事情,睡眠就容易被其他事情所代替。

我觉得睡眠很重要,可以避免很多问题。生理期前如果我早睡,我就不会觉得特别累,在生理期后头疼、头晕的症状也会减轻。前几年我出现过很严重的头晕症状,躺在床上都觉得晕,出现这个症状之前我都是有几天熬了大夜。如果在激素水平不稳的情况下奔波、睡不好,我就会出现类似感冒、咳嗽的症状,会出现很多痰,一定要咳出黄痰才能够缓解症状。咳得惊天动地,挂水也没什么效果。如果我想尽可能减少头晕、咳嗽症状的出现,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晚上十点睡觉。当我慢慢发现并验证自己的结论后,尽管有时候也会因为胡思乱想出现晚睡的情况,但睡觉对我来说就是头等大事,其他都得往后排。

这是我对性格敏感、入睡困难会导致学习力下降的粗浅认知。也是践行李笑来的一句话:写作能够帮助我们更加仔细地体会生活,思考那些容易被我们忽略的细节,逼我们不断前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