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0年,统一六国的始皇帝嬴政病逝,宦官赵高篡改了圣旨,改让胡亥继位,自此天下大乱,整个朝廷上下一蹶不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起义军一夜之间四处而起,而起义军中最出名的,也就属项羽和刘邦。
此后八年间,战争不断,耳熟能详的有巨鹿之战、彭城之战以及四年的楚汉之争,最终,公元前202年,项羽自刎于乌江,自此刘邦建立起了大汉王朝。四年的楚汉之争中刘邦身边的这三人,可谓在击败项羽,建立大汉王朝的过程中,立下了不朽的汗马功劳,他们便是汉初三杰。今天我们就来挖掘一下,汉初三杰究竟牛在哪?
相:萧何
萧何可以说是刘邦沛县起兵时,核心圈里最有谋略的,他其实是刘邦的后勤部队,楚汉之争时,留守关中,巩固汉军后方,输送士兵、粮饷支援工作,对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身上的典故,我们也耳熟能详,月下追韩信、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等等,但其实真正能体现出萧何谋略与才能的,是在汉军最缺粮草的时候,萧何总能想方设法的让所有将士都吃饱,当汉军打入咸阳宫时,很多人都在抢金银珠宝,刘邦在忙着抢女人,这时的萧何,来到丞相府,抢两件东西,一件是书,秦国所有的书籍,包括官僚制度、法律、郡县地图、水利等等,另一件是种子,当年的巴蜀之地,也就是今天的四川,虽然全是山川,但萧何发现,巴蜀之地土地肥沃,民风淳朴,当地人因为不会种地只会打猎所以贫穷,于是萧何带着种子,带着牛羊等家畜,开始教当地人耕地,种田,自此,汉军士兵出逃问题渐渐得到解决,军队日益壮大。
帅:韩信
韩信,是汉初三杰中我们最熟悉的,也被后人称为兵家四圣之一,可以说,韩信的出现,改变了中国古代的战争方式,韩信出世以前的战争基本都是靠勇取胜,尽显君子之礼,很少有谋略,而韩信的深谋远虑也是他被后人称之为“兵仙”“神帅”的重要因素之一。韩信最初是在项梁的军中当兵,但因为项梁不听韩信建议,吃了败仗,韩信后来转投项羽部下,担任执戟郎中,但也未得到重用,最后转投汉王刘邦,经夏侯婴举荐,拜治粟都尉,后经萧何保为大将军,这其中最耐人寻味的典故,便是萧何月下追韩信,话说当年韩信投靠汉王刘邦之后,料想萧何多次向汉王举荐自己,但都没有被重用,于是便趁着月色逃走了,萧何深知韩信是个人才,来不及上报,便独自骑马出去追赶,等到他追上韩信,大怒,质问韩信为何逃跑,韩信说我乃天下大才,可天下没有一个明主,全是庸主,不能做大将军,我宁愿做懦夫,萧何反问你连一个治粟都尉都做不好,怎么让我们相信你的才华,于是韩信将之前的历史名将全都点评了一遍,比如说白起、蒙恬等,说白起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能叫名将?蒙恬三十万军队打匈奴,也能叫名将?他将自己写的兵书兵法,拿给萧何看,萧何一看,此人真乃天下之大才,于是,便告诉韩信,我保你做大将军,此时的韩信是从项羽的军队跑过来的,即使刘邦同意他做大将军,跟刘邦一起打天下的樊哙、曹参等人也不会答应,他们每个人觉得自己都能做大将军,但这时,萧何的一句话,让刘邦不得不选韩信为大将军,萧何对汉王说你今天不选韩信做大将军,他就会走,他走了我也走,我用命为他担保,我为他担保一辈子。当时刘邦的身边,能用的只有萧何一人,萧何为汉军所作的贡献,刘邦也是有目共睹的,于是,刘邦就这样封韩信为大将军。也正是因为韩信当上了大将军,韩信开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养兵蓄锐,将汉军打造成了虎狼之师,其下功绩也是数不胜数,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楚汉之争时期的人们称其为“国士无双”,可以说大汉王朝的天下,半数多都是韩信打下来的,尽管韩信的结局不是很美好,但依然改变不了他汉初三杰的地位,以及在军事上的影响力。
谋:张良
“夫运筹帷幄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这是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时说过的一句话,话中的子房,便是张良。张良是楚汉之争时,刘邦身边最得力的谋士,他为刘邦出过很多国策方针,当入咸阳宫时,张良劝说刘邦不要动女人,要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退出来,还军霸上。当刘邦进入咸阳宫时,富丽堂皇的建筑,姿色无比的宫女都让刘邦不能往返,想要留宿在秦宫,享受人间极乐,这时的张良和樊哙极力劝阻刘邦,秦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它的暴政,今沛公事业未竟,权位不定,宜缟素俭朴为本,不能安乐就快,助桀为虐,刘邦听取了他的意见,于是才有了还军霸上;当时的项羽听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大怒,势必要斩杀刘邦,也就有了极为经典的鸿门宴,也是张良,买通项伯,帮助刘邦虎口脱险;包括后来被派到蜀中,为刘邦争取一块汉中之地的也是张良;还有后来让刘邦以为义帝报仇之名结盟天下的还是张良。凭借其出色的谋智,帮助刘邦赢得楚汉之争,后又协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汉初三杰,当之无愧。
四年的楚汉之争,涌现了无数的英雄豪杰,读史可以明鉴,其间的很多道理都可以借用在今天企业团队的经营管理中。项羽23岁起兵造反,破釜沉舟击败章邯二十万大军,后又以三万骑兵杀得刘邦五十万伐楚之师溃不成军,威震天下,名扬四海,可他终究是个未长大的孩子,曾经唾手可得的天下,当他在乌江前自刎时,显得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反观刘邦,四十八岁前一事无成,几次差点死在项羽麾下,管理军队、带兵打仗,他不如韩信;缴纳赋税,治理粮草,他不如萧何;出谋划策,规划未来,他不如张良;可刘邦就是刘邦,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