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观看了《活了100万次的猫》的课。这是一本在日本被赞誉为“被大人和孩子爱戴、超越了世代的图画书”、“描写了生与死、以及爱,读了一百万次也不会厌倦的永远的名作。”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巧妙地融合到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小组活动设置细腻,考虑到了细节,给与充分的时间操作,让每个人都发挥到作用。通过两个任务,小组合作,教师将合作的主题和内容仔细地传达给学生,使得学生清楚合作的目的和意义。
二、互动反馈系统,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反馈系统(Interactive Response System)是基于互动式学习理论设计开发的一款软硬件相结合的教学辅助设备。班级所有学生通过学生遥控器参与课堂活动,教师用教师遥控器控制互动流程,系统软件可实时收集学生的作答情况并作出及时反馈。
在讨论问题时,教师通过反馈器,收集到了学生的两种答案。教师没有说哪个答案是正确的,而让学生都表达自己的见解。接着教师再提出:“知道爱很重要,所以让我们学会爱亲人爱朋友,爱自然爱阅读……,好吗”再次通过反馈器收集答案,了解什么是爱。最后一次都是“好”的选择中,并不是很合适,在之前的引导下学生明显会选择这个答案,其实可以不用设置选择。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仔细倾听学生的答案,与学生积极地交流,引导学生在认知冲突与同化过程中不断调适,规范他们的学习。使得学生清楚合作的目的和意义,学生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虚心向他人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这是一节课堂是融合信息技术较成功的课,借助反馈系统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贯穿整个课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仍要不断进行思考和尝试,运用互动反馈技术打造更加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