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和朋友出去看电影,是一部扫黑题材的作品,看完之后感触颇深。
故事一上来先是全剧的最终反派孙志彪的一段,公安局长说了一句:“出了魏河你就收敛一点”。孙志彪不以为然,接着正片开始。赵家村的人想抢占外来人罗家人的地。结果罗家老人死了,罗家,家破人亡,而赵勇还要过来挑衅,结果被愤怒中的小罗打进医院。为什么四个人都被这么一个人打翻了呢?我想一个是他们纸醉金迷的生活让他们变得自大,一个是长期的放纵已经掏空了他们的身体。所以反到被小罗一个人打进医院,可以看出赵家村一个小村子有多么腐败,有的人为那一块地拼上性命,有的人动动手就是大鱼大肉。
他们的上级魏河县,县长曹志远是个双面人。明面上和谁都好,为百姓鞍前马后的工作,背地里出轨,包庇罪犯弟弟孙志彪犯罪,让自己的情人为自己捞钱。自己总是表现出一种沧桑愤世,他最后的那段话把人性赤裸裸的刺穿在明面上。“没有人能保证下一个县长会是什么样的,但中央一定会打掉那些滋生出来的变质部分。很多人都清楚腐败不可能停下,人心是不可估量的,而已变质的则是不可原谅的。”如罗翔所说人人都站在道德的悬崖边上,而权利就是一根根把人往下拽的绳子,这些绳子会随着权利的不断膨胀变多,变得更有力。很多人就会慢慢被扯入深渊,所以自己觉得心智不坚定的人不适合做人民的公仆。
电影中最大的“肿瘤”生在市里,市委书记曹顺华是一切的源头。他是曹志远和孙志彪的父亲,孙志彪是他的私生子,对他的愧疚反倒成了孙志彪作恶的资本。可笑的名字——顺华,反倒是给华夏大地一记重击,直接或间接残害无数同胞。姓曹就让人想起千年前的那位枭雄——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何等自私自大自负。论能力曹顺华远不及曹操,论部下各怀鬼胎,树倒猢狲散。然而他却觉得自己能够满天过海,也正是因为这种想法,别人不行是他们不够谨慎,我一定可以的之类的想法,所以才有了如此多的腐败。
再说林巧儿,一个有小聪明但没有大局观的人,心中有善念,但贪念远大于善念,且更多的是自私,而且胆小,做啥事都不敢放开做。什么事都要找人商量,刘立军找她要钱也是,曹志远和她私会也是,就是最后打算背叛曹志远也要再来找曹志远商量,典型的顺风到,最后终于是硬气了一回,直接报了警。
最值得说的就是宋一锐这个人了,刚正不阿但又留有余地,希望能把人往正路上引,大多数人他都想要拉一把。是一个三观正,聪明,有人性的人。偶尔还带点小情绪,比如最后和孙志彪决战的时候把之前孙志彪给他撒的冥币贴到了孙志彪脸上,就感觉很好笑。孙志彪拿了一箱子钱给他递的时候看都没看一眼。最后跟曹志远理论的时候一句“我不能保证,但我见一个抓一个!”铿锵有力,毫不犹豫。典型的中国人形象。人都是有缺点的,宋一锐的缺点就是有的时候会对敌人放松警惕,一次是群众堵路,看见人直接就打了过去,也可能是因为被摆了一道有些暴躁,一次是和孙志彪一战,就没看到那把枪。
最后一个就是前面多次出现的孙志彪,全局罪恶之王,杀人,贩毒吸毒,组织卖淫,放高利贷,豢养私军每条都够他无期了。幼时不堪回首的往事导致他的心理变态,变得疯狂、无端、而又狠毒。但长期的吸毒已经掏空了他的身体,在最终决战中被宋一锐轻易打翻,甩飞。他最后也是得到了自己应有的结局——死刑!
这片大地在吃人时从不挑剔,人心在利益的驱使下丧失底线。
缘起缘灭缘终尽,花开花落花归尘。
半善半恶半随心,难彻难悟难归真。
周全中弹让我想起一句话,守护他们不喜欢早晨,每当太阳升起时,会伴随着他们的死亡从地平线上升起。
当历史展开新的篇章,也意味着一个时代的落幕。那并不值得赞颂,但我们依旧要赞颂,这是为了那些逝去的值得被纪念的一切。